红军干部枪杀16岁女学员,罗瑞卿为他求情,毛主席为何挥泪斩马谡

2025-01-19 16:10:01

1937年10月5日,“砰、砰”,延安河畔边发出两声枪响,陕北公学学员刘茜倒地身亡,杀人者是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黄克功。

黄克功的身份不一般,他是红军干部,革命功臣,为爱失去理智,逼婚不成竟枪杀了年仅16岁的女学员刘茜,此事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自古杀人偿命,黄克功理当被判死刑,考虑到他参加过长征,功勋卓著,罗瑞卿等人为其求情,希望能够暂免一死,到前线作战戴罪立功。
毛主席态度明确,为何坚持挥泪斩马谡,判黄克功死刑?

红军干部枪杀女学员

1911年,黄克功出生于江西南康,年少时就参加红军,跟着毛主席闹革命,参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红军历次反“围剿”作战中,黄克功表现英勇,身上刀枪伤无数。
长征途中,黄克功屡立奇功,尤其在四渡赤水和夺取娄山关的战役中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深得毛主席器重。

到抗日战争时,为革命出生入死,功勋卓著的黄克功已经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当时他年仅26岁,年轻有为身上具有英雄传奇色彩,成为抗大许多女学员心目中的英雄。

刘茜原是山西太原友仁中学的一名女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向往革命。
国共合作抗战初期,刘茜和同学一起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分到抗日军政大学第四队学习,队长正是黄克功。

黄克功单身,没有娶妻,刘茜年轻长相甜美,很快赢得他的好感。
当时延安男女比例失调,军中有一条规定,八路军军官结婚要年满25岁,八年党龄,团职干部及以上,黄克功全部满足。

刘茜非常敬重黄克功,尤其在了解过往的英雄事迹之后多了一份崇拜,对他产生好感。
在黄克功的追求下,刘茜经常与他书信来往,谈起了恋爱。

经过短期的热恋,随着二人深入了解,他们对婚姻和爱情的观念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生活习惯也合不来,关系渐行渐远。

黄克功虽战功卓著,但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保守,刘茜学习工作期间与男性来来往往,保持正当的工作关系,却令他心生嫉妒,经常不理智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

听闻一些风言风语,让黄克功内心不安,总觉得刘茜背着他与别人谈恋爱,对爱情不忠。
一时间,黄克功失去理智,一边毫无根据地责备刘茜,一边逼着她与自己成婚,不要与别的异性接触。

对黄克功的所作所为,刘茜深感失望,本对他有好感,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二人并不合适,拒绝了他成婚的要求。

被拒绝后,黄克功反复纠缠,让刘茜更加厌恶他。
久而久之,刘茜明确拒绝黄克功,二人不再是恋人关系。
黄克功是要面子的人,失恋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耻辱,起了杀心报复刘茜。

1937年10月5日黄昏,黄克功将一把手枪放进口袋,约刘茜到陕北公学河畔沙滩上谈话。
刘茜如约而至,黄克功先是在两人关系上责备她,要她回心转意,甚至动了粗口。

黄克功的所作所为,令刘茜失望至极,对他全无好感,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之间不存在婚约,双方都有权利找自己爱的人。

见刘茜毫无“悔改”之意,黄克功拿出手枪,用威胁的口吻说:答不答应和我好?试图用死亡威胁的方式逼她就范。

刘茜并没有被吓到,也不相信黄克功真的会失去理智朝自己开枪,没有顺着他的意思服软说好话。
被激怒的黄克功朝着刘茜连开两枪,她应声倒地,被活活打死。

毛主席“挥泪斩马谡”

黄克功行凶杀人的第二天早晨,刘茜的尸体被人发现,经检查,她肋下、头部各中一枪,脸部模糊全身血淋淋,很明显被近距离射杀。

查案人员经过缜密调查,发现黄克功的嫌疑最大,一来他经常约刘茜外出谈心,二人的关系在当时已经公开化了;二来黄克功身边的警卫员举报首长,向办案人员透露刘茜被杀的那天黄克功身上的衣服有血迹,手枪枪口也有刚发射的痕迹。

眼看瞒不住了,黄克功向抗大副校长罗瑞卿自首,如实坦白了自己的犯罪经过。
罗瑞卿大吃一惊,不相信黄克功会做出这种失去理智的事情,那个曾在战场上以一当十的战士,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侥幸活下来的井冈山战士。

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黄克功被陕甘宁高等法院收入监狱,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审判。

黄克功枪杀女学员一事传开后,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国民党利用此事大肆污蔑我党边区政府“封建割据”“蹂躏人权”,一时间,引起了许多不明真相之人的猜忌和不满。

如何处置黄克功,此事非常棘手,有人说:黄克功自恃有功,无法无天,杀人必须偿命;也有人说:黄克功是八路军重要干部,对革命有功,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此事一时难以决定,如何处置黄克功,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需要毛主席的意见。

毛主席对黄克功一案尤为关注,在写给审判长雷经天的信中态度明确:严惩黄克功!

黄克功是“老井冈”,毛主席“挥泪斩马谡”,从大局考虑由十分充足的理由。

毛主席认为,正因为黄克功不是一个普通人,代表共产党员的形象,更应该有严格的纪律。
国家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残忍自私,卑鄙无耻,他的死是由自己决定的。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黄克功被判死刑,处以极刑,此举为共产党人正名,赢得边区乃至全国百姓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国军将领张灵甫残忍杀妻,国民政府选择了包庇,两相对比,公道自在人心了。

多年以后,毛主席提到黄克功案时,解释了自己为何要“挥泪斩马谡”: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
杀一个,拯救的是百个,千个、万个呀。

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一切都是为了党和国家考虑,杀一两个功臣,拯救的是千千万万个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