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三个“小诸葛”,皆是各自阵营的智囊,结局都不太好

2024-10-16 16:48:57

智囊,指的是足智多谋之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在乱世中人才辈出,自然有不少有能力的人,成为某个阵营中的智囊。

说起诸葛亮,那是智慧的化身,民国时期,各路军阀显赫一时,如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广西桂系军阀李宗仁。

三路军阀的阵营中,都有一个“小诸葛”式的人物,是各自阵营中的智囊。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三位小诸葛结局都不太好,这是为何呢?

新桂系军阀“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有着“小诸葛”的美誉,这是众人所熟知的,他是新桂系的首领之一,与李宗仁并称“李白”。

白崇禧自幼读了不少书,学习成绩良好,长大后对军事感兴趣,辛亥革命爆发后,选择参军,后与李宗仁靠拢,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在北伐战争中,白崇禧充分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新桂系在李宗仁和白崇禧带领下,势力迅速扩张,一度能够与蒋介石直接对抗。

蒋介石重用嫡系,白崇禧和李宗仁曾多次“逼供”,蒋介石对他们是既用又防。
抗日、解放战争期间,白崇禧是国军少有的军事大才,可惜蒋介石不重用,白崇禧和李宗仁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双方是面和心不和。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邀请白崇禧入台,李宗仁知晓蒋介石是睚眦必报的人,恐去台湾后遭到不测,力劝白崇禧不要去。

白崇禧在军事上算是天才,在政治上稍显幼嫩,没有看出蒋介石的险恶之心,不顾李宗仁之劝,去了台湾后就失去了自由,于1966年12月死在自己的卧室里,死因却不明,传言被蒋介石暗害,结局可谓凄惨。

皖系军阀“小诸葛”徐树铮

北洋军阀时期,徐树铮是皖西名将,段祺瑞身边的主要助手,算得上是皖西的“小诸葛”了。

徐树铮文武双全,最落魄的时候,段祺瑞雪中送炭,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段祺瑞有识人之能,初见徐树铮,二人一见如故,聘请他为记室。

此后,段祺瑞和徐树铮合作了长达二十多年,在徐树铮的帮助下,段祺瑞显赫一时,一度达到事业的顶峰。

徐树铮确实很有能力,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巩固了段祺瑞的地位。
袁世凯病逝后,各路军阀各自为战,皖系和直系斗争时,徐树铮力挽狂澜,引奉系张学良入关,击败了直系首领冯国璋。

值得一提的是,徐树铮一度收复了外蒙古,让他在皖系的威信和实力随之大为增长,要不是当时中国处在军阀混战期间,外蒙说不定就在这个时候被收复了,结果在苏俄的干预下,外蒙独立建国了。

徐树铮能力强,脾气也不小,行事独断,威福自专,得罪了不少人,段祺瑞有权势时也曾多次保他。

徐树铮曾联合张作霖,孙传芳一起反对冯玉祥,又在1918年诱杀了冯玉祥的姻亲直系将领陆建章。
1925年12月,冯玉祥派人将徐树铮截杀了,终年45岁。

徐树铮被杀,段祺瑞痛不欲生,呜呼“断我股肱!”,可奈何实力不济,自己处在冯玉祥的控制之下,无法追究责任。

奉系“小诸葛”杨宇霆

大文豪胡适曾说杨宇霆不死,东北不失,这句话在如今来看吹得过了,日本入不入侵东北,并非杨宇霆所能阻止的,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说明杨宇霆的能力是受人认可的。

杨宇霆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谋智深远,“小诸葛”这个称呼非常适合他。

不可否认,张作霖能够壮大,离不开杨宇霆的扶持和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杨宇霆和徐树铮还是同学,二人曾合作劫持了直系购买的大批军火。
正是这批军火,装备了奉系7个混成旅,张作霖的实力得到飞跃提升,杨宇霆一举获得他的绝对信任。

杨宇霆野心不小,曾因“勾结外援、内树党羽”被张作霖革职,终因爱其才智,选择重新启用他。

张作霖启用杨宇霆,命他为三省兵工厂督办时,东三省兵工厂迅速发展,一举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大大增强张作霖为首奉系军阀的实力。

杨宇霆自恃功高,有恃无恐,除了张作霖,谁都不放在眼里,与郭松龄势同水火。
郭松龄反奉失败被俘,杨宇霆曾假借张作霖之命,将他处死,此举可能得罪了张学良。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成了新一任的东北王,杨宇霆倚老卖老,与张学良背道而驰,用元老的身份,左右奉系内部政局。

杨、常二人逼迫张学良成立铁路督办公署,任命常荫槐为督办,此举彻底惹怒了张学良,起了杀心。
1929年1月10日晚,张学良将杨宇霆、常荫槐处决于“老虎厅”。

结语

杨宇霆、徐树铮、白崇禧三人都是能力突出的人,在民国时期算得上一号人物了,都是各自阵营的“小诸葛”。
聪明的人有时候会被聪明所误,徐树铮得罪冯玉祥,杨宇霆得罪张学良,白崇禧得罪蒋介石,三人的下场都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