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受邀参加开国大典,她提出三个条件,主席是如何答复她的?
众所周知,宋庆龄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曾担任过国家名誉主席,是一位爱好和平,伟大的爱国女性。
在近代史上,宋庆龄可以说是女性的榜样,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宋庆龄的身份较为特殊,她是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的妻子,也是蒋介石妻子宋美龄的姐姐,又是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和敬仰。
新中国开国大典前,毛主席等人多次邀请宋庆龄来京参加开国大典,宋庆龄两次“拒绝”后,第三次盛情难却,她同意来京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
来京前,宋庆龄提出了三个要求,主席得知她提出的三个要求内容后,显得有些为难,经过一番协商,最终还是遵照宋庆龄的意见,答应了她提出的三个要求,使得宋庆龄顺利来京,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按理来说,宋庆龄的身份很特殊,她出身资本主义家庭,家族成员大多数都是蒋介石的支持者,妹妹宋美龄更是蒋介石的夫人,按照常理,宋庆龄应该更加倾向于蒋介石一方。
自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宋庆龄就公开与蒋介石政府决裂了,不与蒋介石等人同流合污,这样的态度,值得我党高层敬佩。
宋庆龄认为,革命是需要大众支持,为大众谋福利,她十分欣赏共产党人为广大工农实现解放自由而斗争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为我党作出了许多贡献,资助了八路军不少物资,用个人的影响力救出了不少被关押在国民党监狱的共产党人以及爱国人士。
此外,宋庆龄还多次提倡国共两党交流合作,联合抗日,这样的民族主义精神,值得共产党人的尊重。
在解放战争时期,宋庆龄多次公开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批评蒋介石挑起内战。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败局已定,难掩兴奋的宋庆龄说道:“解放了就好,我料到国民党是必败的,共产人取胜是必然的。
”
正是因为她身份的特殊性,又公开支持和帮助共产党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力很大。
因此,在开国大典上,主席等人认为不能少了这样一位朋友,不然我们没法向自己交代,也没法向国内的民主党派交代。
作为一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是近代史上当之无愧的女性领袖之一,她如果错过了开国大典,那将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遗憾。
因此,毛主席多次相邀,请宋庆龄来京参加开国大典,以表示对这位伟大女性的尊重。
为了让宋庆龄来京参加开国大典,主席等人此前已经两次邀请,但都被她拒绝了。
当时的宋庆龄对我党的态度处在一种“考察”时期,原来,在解放上海后,有一件事让宋庆龄产生了一定的想法。
1949年,解放军解放了上海,一天,一名解放军营长奉命来到上海淮海中路驻扎。
营长打算找一间空旷的房子,作为营队士兵们的驻地,让他们睡个好觉,休息一下。
正当解放军们进门时,房子里的主人走了出来,她怒气冲冲地对着要进来的人说道:“这里不能住。
”
营长不知道这间房子的主人是宋庆龄,便说道:“奉上级命令,来这里驻扎,为什么不能住,如果晚上不把房子腾出来,明天派人来搬空这里了。
”听了这句话后,宋庆龄怒气一下子上来了,强忍怒火,心平气和地说了句:“我是宋庆龄。
”
此事很快被陈毅和邓公知道了,他们亲自登门向宋庆龄道歉,并且严肃批评了士兵,向宋庆龄作了自我检讨。
好在最终宋庆龄也通情达理,原谅了此次解放军战士对她的不尊重行为,接受了陈毅等人的道歉。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毕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宋庆龄而言,她希望我们党能做得更好,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每一个普通老百姓。
为了让宋庆龄来京,主席和周总理拿出了百分百的诚意,分别写了亲笔信,派遣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秘密前去上海,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开国大典。
为了让宋庆龄感受到此次中共的诚意,邓颖超让宋庆龄的前任秘书廖梦醒跟随自己前往,这样显得更加亲近一些。
很快,邓颖超一行人来到了上海,见到了宋庆龄,相互问候寒暄后,廖梦醒说明了此行的来意,邀请宋庆龄来京。
邓颖超随后拿出了主席和总理分别写的信,信中都充满了对宋庆龄来京的期盼,这让她非常感动。
宋庆龄说道:容我思考一下,北平毕竟是我丈夫逝世的地方,对我来说是一个伤心地。
邓颖超等人表示理解,尊重了她的建议。
两个月过去了,宋庆龄作出了决定,她答应来京参加开国大典,但提出了三个要求。
主席等人得知宋庆龄的三个要求后,对她的第三个要求颇感为难,认为这样做无法体现出国家对她的尊敬。
那么,宋庆龄提出哪三个要求呢?
首先,宋庆龄要求自己来京不要举办欢迎会,一切从简。
其次,她希望能见一见与她一起支持和平的张治中将军,想单独和她谈一谈。
最后,宋庆龄希望此次来到北平,一切秘密进行,不需要人在车站迎接她。
主席认为,前两个要求没有不妥,尊重宋庆龄的要求。
只是第三个要求,让主席有些为难了,因为如果不派人去车站迎接,这样会显得没有诚意。
最终,周总理决定不要派很多人去车站迎接宋庆龄,只派几个代表前去,这样既不违背了宋庆龄的三个要求,也不显得失礼。
很快,得知自己的要求被允许后,宋庆龄北上,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开国大典,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对于宋庆龄来说,这或许是她与丈夫孙中山毕生奋斗的目标,现在,由共产党人帮他们夫妇二人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