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庐山会议周总理处境两难,说了什么,毛主席:历来如此和稀泥

2025-01-03 16:10:01

1959年7月,党中央在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期间,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上书直言,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不曾想受到了错误批判。
按照规定,参加大会的主要人员必须表态,周总理也不例外。

当时,周总理陷入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不忍心批判老战友彭德怀,另一方面要维护党内团结,十分不容易,他说了什么话?

听了周总理的发言,毛主席说:他历来如此,和稀泥。
毛主席此话何意,这是对周总理的表扬还是批评?

周总理上庐山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前,按照毛主席的设想,大会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总结1958年的经验教训,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

6月28日,周总理在武汉登船,经九江前往庐山。
一路上,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周总理的内心难以平复,若有所思。

一路上,周总理或许会想如何利用这次会议,解决“大跃进”中存在的问题,想起毛主席对“反冒进”的严厉批评等等。

事实上,周总理对“大跃进”中存在的问题很清楚,上山前为进一步了解实况,风尘仆仆视察了河北省多地,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也有着深度思考。

大会期间,按照毛主席确定的“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的基调,参会人员谈看法、提意见,会议气氛比较融洽,似有“神仙会”的味道。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彭德怀的一封书信,引起了轩然大波。
信中,彭德怀首先肯定了“大跃进”中取得的成绩,并且重点对“左”倾错误和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这原本能进一步解决“左”倾的错误,没想到事态扩大,变得严重,彭德怀本人受到了严厉的批判。

风云突变的庐山会议,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周总理,无法置身事外,不可避免的卷入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之中。

顾全大局

在日常工作中,周总理是一位认真负责、顾全大局的好领导。
在庐山会议上,周总理必须要表态,他说了什么呢?

自1952年彭德怀从朝鲜回国后,接替周总理,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这样一来,周总理就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

彭德怀“万言书”中的观点,周总理也有类似的看法,但没有采取与彭德怀相同的做法。
在处理问题上,周总理是更加注重政治智慧和工作艺术的运用。

当彭德怀被错误批判时,周总理有必要表态的,考虑到彭德怀在党政军中地位高,战功卓著,周总理的话说得很轻,批评彭德怀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不慎重的,想把整件事情压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可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对彭德怀的定性已经不是不妥当、不严谨了,而是“右倾机会主义反党”。
显然,当时周总理不痛不痒的批判,在程度上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过不了关的。

为了保护彭德怀,团结党内同志,周总理自我检讨,在大会上说:我没有把工作做好,这是失职,致使彭德怀过问此事,酿成今日的错误,我有责任的。

周总理这么说,有一定的依据,主管全国的经济工作,“大跃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那是经济问题,在周总理的职责范围内。
彭德怀时任国防部部长,主管军事工作,按理说,经济问题不是他主要的职责。

一番发言,周总理将主要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这是负责任,爱护同志的表现,尽可能减轻彭德怀身上的问题。

彭德怀的发言,本意是好的,大有为民请命之意,可做法有些欠妥。
事后,彭德怀自我反思:我给主席的信,不仅事与愿违,而且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将是我的罪恶。

周总理的发言,毛主席听完后,无奈地说:他历来如此,和稀泥。

毛主席这句话,究竟何意?

一方面,在对彭德怀的批判上,周总理的语气和态度,主席并不是很满意。

另一方面,对周总理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主动担责的做法,主席表示理解。

庐山会议上,周总理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选择也是两难的。

如果站在彭德怀的一面,选择“真理”,在内心感情上少了些愧疚。
如果这么做,且不说周总理会面临怎么样的后果,对彭德怀来说,也是无益的。

最终,周总理站在了毛主席的一面,这是基于大局、国家利益的艰难选择,尽自己所能使工作正常进行,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当时的周总理太难了,他的选择,会得到后人的理解,在人民心中一直是伟大的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