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庐山会议后,林总宴请3位大将2位上将,说道:你们挂名休息吧
十大元帅中,原四野司令员林总排名第三,仅次于朱德和彭德怀。
论军事指挥,林总是我军最擅长指挥大兵团的高级将领之一,其出色的军事能力,得到毛主席的重用。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林总接替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次年春,一向孤僻的林总,选择在军委招待所办了一场丰盛的酒宴,宴请三位大将和两位上将吃饭,并且让罗瑞卿大将和萧华上将作陪。
席间,林总对三位大将和两位上将说:你们挂名休息吧。
林总这么做,并非完全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转达组织的决定。
对一名高级将领来说,没到退休的年龄就挂名休息就意味着退出军队一线,提前“退休”了。
那么,哪三位大将和两位上将挂名休息了,具体原因是什么?
挂名休息的五位高级将领
第一位是徐海东大将,外号“徐老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
徐海东曾9次负伤,全身17处伤痕,多次险些牺牲了,十分凶险。
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关键时刻,徐海东伸出援助之手,毛主席颇为感动。
毛主席一直记得徐海东的无私帮助,曾深情地说: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五千元,帮了革命大忙。
由于多次负伤,徐海东的身体情况一直不太好,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以在后方养病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考虑到徐海东的身体情况,并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职务。
庐山会议之后,林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考虑到徐海东的具体情况,已经无法适应一线工作了,让他挂名休息了。
十大将中,陈赓排名第四,他是我军一位全能型的高级将领。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陈赓的运气不太好,曾多次负伤。
一次,陈赓负伤后在上海治疗期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抓了,受过酷刑。
建国初期,陈赓非常忙碌,赴越南与胡志明见面,赴朝鲜指挥作战,回国负责建立哈军工。
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再加上身体健康情况欠佳,1957年12月,突患心肌梗塞病,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
从那以后,中央军委为陈赓的身体健康考虑,让他退居二线了。
张云逸大将1892年出生,开国将帅中,他年龄偏大,革命资历也老。
与陈赓、徐海东不同,张云逸参加革命几十年,一路枪林弹雨走过来没有受过严重的伤,算是一员福将。
建国后,张云逸年近六十岁了,从1952年起,因体弱多病无法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主动请辞。
庐山会议后,张云逸挂名休息,倒也是不错的安排。
周士第上将的革命起点比较高,南昌起义时就已经是师长了,当时粟裕仅仅是班长,林总也是他麾下的连长。
林总和粟裕属于后来居上者,凭借出色的战功,职务要高于周士第。
庐山会议前后,周士第的身体情况欠佳,已经不负责具体工作了,以休养为主。
考虑到这个情况,林总根据军委的要求让周士第挂名休息,倒也符合他本人的想法,没有什么异议。
陈奇涵上将的革命资历堪比元帅,年龄也比较大,与张云逸大将的情况类似。
革命战争期间,陈奇涵与林总一起共过事,二人关系不错。
建国后,陈奇涵淡泊名利,申报军衔时,他自报“中将”,不计较个人得失。
1955年之后,陈奇涵便有了退居二线的想法,到了1957年,陈奇涵年满60岁,主动向中央请辞,要求退下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林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陈奇涵再次主动请辞,要退出一线工作。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军委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林总主持工作后,根据军委的安排,让陈奇涵、周士第、陈赓、张云逸、徐海东五位高级将领挂名休息,那是基于他们身体情况的考虑。
五位将军对退居二线并没有异议,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对他们来说,也能安心静养,不再操劳国事,有利于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