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少将唐金龙诬陷彭总,一野干部中,谁挺身而出维护了彭总?
庐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夏秋季避暑的胜地,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1959年7月至8月,庐山金秋美如画,在那里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
大会上,时任国防部部长彭总受到了批判,处境变得非常不妙。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大跃进”和“浮夸风”盛行,彭老总心系民众,担心这种对民不利之事不加以改善,会给全国百姓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大会上,彭老总在肯定了“大跃进”成绩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勇于直言,受到了错误批判。
此次大会,彭总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的首领,被撤销了国防部部长等职务。
在庐山会议后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彭总再次受到了不公平的批判,元帅一连遭受双重打击,心情十分不好。
在彭总困难的时候,需要人来为他正名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够力挺他,反而为了自保,选择攻击他,诬陷他的人不少。
原一野高级将领中,许多人为了撇清与元帅的关系,急于证明自己,或被迫选择了攻击元帅。
众所周知,彭总虽然长期担任我军的统帅,但是他坚决服从中央的命令,任命调动频繁,没有自己的山头。
红军时期,彭总的红三军团的总指挥,是军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在此期间,他支持和拥护主席领导,是中央红军的重要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彭总是一野司令员兼政委,一野众多高级将领中,原先多数是跟着贺老总的,他们对彭总的感情没有那么深。
彭总做事原则性很强,脾气方面略显暴躁,与下属的私人关系没有那么好。
庐山会议后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少将唐金龙诬陷彭总,在场的一野高级将领中,默不作声,唯独一名职务不高的“文官”,挺身而出,为老上级彭总辩护,反驳了唐金龙的不实言论。
这名“文官”叫高克恭,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科长等职务,他并非传统意义上带兵打仗的将领,而是一位管理后勤方面的工作者。
军委扩大会议上,唐金龙用“20根黄瓜”事件,批评彭总“伪装朴素”,登上了会议简报。
“20根黄瓜”事件对彭总的声誉造成了影响,高克恭看了简报后,非常气愤,在大会上高呼大骂唐金龙:“你唐金龙知道个屁!你唐金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和王政柱都可证!”
原来,在1947年夏季,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正处在困难时期,与胡宗南的部队在交火。
一天,彭总召集了团以上干部开会,讨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时任副参谋长的王政柱出于好心,找到了西北野战军四科科长高克恭。
王政柱觉得干部连日开会,吃得很差,身体需要营养,便要求高克恭把会议伙食搞好一点,但不要太过分了。
当时,不论是基层士兵还是高级将领,都知道彭总平日很节俭,吃的穿的都和普通士兵一样,不允许自己有特殊照顾。
王政柱提醒高克恭,把伙食稍微提升一下,给干部们补充一些营养,但别太过分,要不然彭总那里过不了关。
既然副参谋长王政柱吩咐了,高克恭第二天带着炊事员去集市买菜,搞了20根黄瓜。
事后,彭总得知那些黄瓜以每根2000边币的价格购买后,非常生气,批评了相关人员,并且事后主动在大会上作了检讨,态度非常认真诚恳,下级官兵们非常感动。
以彭总的为人和性格,他绝对不可能为了吃一条黄瓜花2000边币,事情发生后,他主动替高克恭揽责,自我批评和检讨,这样的高级干部实属罕见。
在普通士兵的心里可能会认为彭总是堂堂一个司令,没必要为吃一根黄瓜大惊小怪,当官的吃顿好的在国军军营里再正常不过了。
可彭总纪律性很强,从官兵平等的角度来看,自己的确违背了原则,在大会上做了深刻的检讨。
在那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唐金龙借着“20根黄瓜”事件,批评彭总是“作秀”,假装高尚,伪装朴素,成了大会上攻击彭总的“炮弹”。
当时,高克恭恰好是会议的工作人员,他也是事件的当事人,为彭总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大骂唐金龙。
实际上,唐金龙之所以这么做,也有自己的苦衷。
其一,贺老总当时并不支持彭总,唐金龙是贺老总的嫡系,自然要有所表态。
其二,唐金龙用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成功避开了彭总的敏感问题,有“明批暗保”的意思。
结语
大会上,有了高克恭为彭总正名,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唐金龙的行为在大会上引起了多数人的反感,他急于脱离与彭总的关系,歪曲事实的做法,被称之为“没事找事”。
当时,众多一野高级将领在场,能为彭总辩护的人只有高克恭一人。
患难见真情,高克恭能够顶着巨大的压力,力证彭总的清白和廉洁,真是非常不容易,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