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邓华主动请缨率军出征,邓小平为何没同意

2024-10-10 10:13:57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组建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取得了胜利。

1962年6月,面对印度军队的咄咄逼人,对我边境实施入侵,我们被迫打了一场对印自卫反击战,让印军见识到我们的实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两国关系逐渐交恶,苏联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明显袒护印度,中苏边境纠纷随之肇始,相继发生了各种摩擦。

从19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境陆陆续续增兵,不断制造各种摩擦。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我国的珍宝岛,袭击我国边防人员,打死打伤了6人,我国边防军被迫实施反击,最终击退了来犯之敌。

解放战争胜利后,虽然国内和平了,但国外并不和平,我们与美国、印度、苏联相继发生过战争,在国际形势上面临极大的挑战。
好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前线作战的将士英勇杀敌,才能击溃来犯之敌,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邓华主动请缨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世界近代史上,越南与中国可谓是同病相怜,两国都遭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殖民。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帮助越南完成独立,中越两国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终究还是错付了,越南自国内统一后,野心开始膨胀,黎笋上台后,在苏联的支持下,屡屡挑衅我国,在边界制造各种流血事件。

当时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已经相继病逝了,中央由邓小平等人主持工作。
面对越南的不断挑衅,邓小平决定要教训一下越南这个不听话的小孩,组织一场对印自卫反击战,已表明我们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手是得到苏联支持的越南,这个东南亚国家善战,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也吃了大亏。
因此,邓小平需要选一位能征善战,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将率军出征。

七十年代末,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中,有一部分已经病逝了,有一部分身体不好,无法去前线恶劣的环境下指挥作战。
因此,新中国初期将星璀璨的局面到了1979年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因此,要想选出一位将军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对邓小平来说,这成了一个难题,究竟要让哪位将军担此重任,心里一时没底。

就在邓小平还未选出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主帅的时候,一位老将主动请缨,想要率军出征,为国效力。
此人曾是四野名将,抗美援朝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的邓华上将。

邓华参加过湘南起义,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他是根正苗红的高级将领。
土地革命时期,邓华已经是师级干部,革命资历很深,屡立战功,成为我军一员不可多得的将军。

在抗日、解放战争中,邓华在军中担任要职,尤其在解放战争中,邓华是四野名将,参加指挥了东北战场上几乎所有的大战役,为东北解放立下大功,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

邓华的高光时刻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彭德怀主持工作期间,邓华是他身边的得力助手,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的二号人物。

彭德怀对邓华这个助手很满意,评价道: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
彭德怀和陈赓相继回国后,邓华接替了他们的职务,成为在朝志愿军的最高统帅,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迫使美国在停止协议上签字。

可以说,在开国上将中,邓华军政全优,履历出众,既有抗日、解放战争的经验,又有对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他完全有能力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

邓华上将战功赫赫,且有对外作战经验,如果让他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按理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那么,邓小平为何婉拒邓华,没有同意他的主动请缨呢?

邓华为何不适合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

如今,我们都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由许世友和杨得志共同挂帅,从东西两线一起行动。
实际上,在当初选将出征的时候,邓小平曾优先考虑过邓华。

邓华有出色的对外作战经验,担任过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员,统领大兵团作战能力很强。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规模比较大,非常适合像邓华这样的将军出征,这样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可是,邓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遭受到了不小的挫折,身体情况非常差。
1959年,邓华在庐山会议上为彭总说话,从军区司令员被下放当副省长,主管农业,一干就是好多年。

担任副省长期间,邓华就没有接触到军队的机会了,他本人因在事业上受到打击,在特殊时期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身体情况渐渐变差了,体重一度只剩下七十多斤了,这明显不是一个正常成年男子的体重。

直到1977年,国内局势开始变好,邓小平主持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邓华恢复名誉,复出工作了。

由于邓华是专业的军事人才,搞农业并非他所长,组织上将他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担任副院长一职。
自此,邓华重返了离开已经17年之久的军队,军营对他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

邓华离开军队的十多年里,世界军事科技在大力发展,出现了许多原来没有见过的武器装备,战术方面也有不少创新。
邓华有一颗要强的心,他虽已经有六十余岁的高龄了,但仍然不顾自身体弱多病,拼命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上战场,为国效力。

对越南的局势,邓华自恢复工作后就一直关注着,他认为中越之间必有一战,平日特别关注越南方面的信息。
当中央决定出兵后,邓华本着为国分担的思想,主动请缨,请求率军出征,去前线打仗。

邓小平很高兴,表扬了邓华这种为国分忧的思想和行为,觉得他可以担此重任。
可邓小平在了解到邓华身体情况的时候,还是婉拒了他,安慰他要好好养病,身体养好后有更多机会为国效力。

原来,当时邓华的身体情况并不好,前线条件苦,压力大,由一位身体好的将军出征更为合适。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的一年,1980年7月3日,邓华将军就因病在上海逝世了,享年70岁。
可见一年前邓华的身体已经不那么健康了,邓小平婉拒邓华率军出征也是为他考虑,更是为全军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