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央高层大调整,陈云:汪东兴当领导,全党同志不会答应
从解放战争初期开始,汪东兴就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负责党中央首长的安全警卫工作,担任“大管家”的角色。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三十余年,汪东兴对主席的感情,那是常人比不了的。
对汪东兴来说,毛主席就是最敬佩的人,一生都要忠于他。
毛主席病逝后,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汪东兴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后,许多事情做得比较“出格”,没有跟上时代,过于维护毛主席的形象和思想,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1979年,中央高层人事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用大调整来形容。
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生活会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语气犀利,率先发言道:东兴同志已经是走在了革命的后面,这样的同志继续在党中央的领导岗位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全党同志也是不会答应的。
此次高层大会上,陈云的话讲得非常重了,没有给汪东兴留面子,直截了当的批评了他。
那么,陈云为何这么说呢,有何依据?
汪东兴担任重要职务之后
毛主席在世期间,汪东兴的职务并不是非常高,算不上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直到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在领导粉碎阴谋集团的的行动中,汪东兴功勋卓著,为党和人民立下大功。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没有汪东兴的鼎力相助,华国锋和叶剑英想要快速粉碎阴谋集团,做到不流血,将是非常困难的。
阴谋集团被粉碎后,华国锋成为党政军领导人,汪东兴的地位迅速提升,一跃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国级。
担任重要职务之后,汪东兴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引起了以陈云为首等元老同志的不满。
首先,在为邓小平、彭德怀等人的平反问题上,汪东兴是不赞成不支持的,甚至强加阻挠,认为他们是毛主席在世时被“打倒”的,如果获得平反,将有损主席的形象。
在“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汪东兴坚决站在“两个凡是”的一面,支持华国锋。
华国锋是毛主席选定的接班人,汪东兴忠于主席,自然也支持华国锋。
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汪东兴并不支持,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方法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行改革制度的阻力,担任“绊脚石”的角色。
改革开放对新中国来说是重中之重,汪东兴思想没有跟上时代,在他的阻挠下,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影响了全国的发展。
当时,改革开放。
将发展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对我党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因为内部始终无法做到统一意见,影响了团结,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国家的发展。
在众人的批评声中,1978年末,华国锋就“两个凡是”的问题,作了检讨,承认“讲的太绝对了”。
否定了“两个凡是”,对华国锋的影响很大,他虽然名义上还是最高领导人,但实际上邓小平开始主持工作,成为领导核心。
汪东兴的问题在于,对主席的形象维护过度了,起到的效果适得其反。
从汪东兴的个人经历来说,倒也能理解,毕竟在主席身边工作三十余年,忠诚度非常高,维护伟人的形象,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汪东兴退出领导层
邓小平领导工作后,此前汪东兴和华国锋的一些言行,在内部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1979年,组织召开了帮助汪东兴等同志的生活会上,陈云率先发言,认为汪东兴不宜继续留在领导岗位上,那是不合适的。
汪东兴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于1980年2月正式辞去了领导职务,退居二线,把岗位让出来给更合适的人。
有人问汪东兴为何要如此,留在中央不更好吗?对此,汪东兴表示:现在,我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落后了,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还是以大局为重吧。
离开中南海之后,汪东兴住在西单六部口新壁街,不过问政策方面的大事了,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汪东兴的客厅,挂满了毛主席的著作,墙面显眼的位置,挂着毛主席曾赠送他的《送别》。
退居二线后,汪东兴深居简出,很少外出见客,每天坚持锻炼,早上起来必看人民日报,休闲时也会看其他时政报纸,到了晚上七点,准时守在电视机旁看新闻。
据阎长贵回忆:汪东兴晚年“心很宽,想得开”,身体也健朗。
国内外有人花重金邀请汪东兴写回忆录时,他委婉拒绝了,表示:写了就是既得罪了活人,也得罪了死人,以后我就没脸再见毛主席他老人家了。
不论怎么说,汪东兴保卫毛主席三十余年,且在粉碎阴谋集团中立有大功,对党和国家贡献很大,值得我们敬重,称呼他一声“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