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高考608分医学生转行做外卖之后,从医15年的科主任也将转行!
真的待不下去了!转行吧!
近年来随着职业多元化的渐渐放开,市场上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不少医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加入了转行大军。
医生转行的故事已经不是第一次登上热搜了,此前,也曾有医生转行卖馒头、做餐饮,医学生放弃考博做面包,转行开淘宝店等新闻,都成为过一时的舆论焦点。

作为医生行业转行,白俊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医生从业后有过想转行的意愿有多高。

据《2021 中国医疗人才发展报告》显示,65.2%的医学生都考虑过转行,其中 11.7%甚至完全不会选择医学。

根据不完全统计,超过八成医生从业后有过转行的念头,为之赋予行动的也越来越多,继白俊转行之后,兰州第二人民医院某科室副主任刘秦(化名),也受到这位年轻人的鼓舞,他也产生了想要转行的强烈想法。
但刘医生已从医已经15年了,不像白俊刚毕业就转行去做了外卖,他想要成功转行,可谓困难重重,作为一个中年人,在体制内待久了,很多职业习惯和就业心态已经发生了改变,可塑性几乎没有,若再想像一张白纸一样在社会上闯出一片天,真是太难了。
部分网友表示:“转行转得好,做医生太累了还不挣钱;也有人认为,培养医生本身就很难,转行是对人才的浪费。
”
毕竟不是每个转行医学生都可以像白俊如此成功!

白俊曾以608分被中国医科大学录取,可白俊当时看到数字化餐饮行业的发展前景,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转行,回到母校所在地沈阳,从事外卖平台衍生的新职业——外卖管家,从餐品设计、店铺装修、活动策划等工作。

三年来,白俊和自己的95后团队累计为千余商家服务,还获得了专业证书,团队在疫情期间,免费帮助百余商家实现逆势增长,白俊说:“新职业和学医一样,帮助有需要的人就很有价值。
”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需要转型的中小商家提供外卖管家服务,使其尽可能避免因暂停堂食所致影响,既解决了店家营业难题,又便利了民众吃饭之需,还充分体现了外卖师的价值。
难道不是眼光与格局的体现吗?这样的需求已实时存在并在不断变化中,而当下的我们,也是时候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去勇敢接受那些除“铁饭碗”之外的挑战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学医理想虽然崇高,但现实却有点招架不住,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压力大、风险高等当今医疗行业被公认的问题。
此外,最近些年医疗行业负面新闻频频爆出,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社会职业氛围也不佳,不断有医生转行也是必然的因素。
说白了,薪资过低、压力过大,一般人扛不住,医患关系紧张正在提前消耗医学生们的职业热情。
院士巴德年称:在20万左右的医学毕业生中,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的,仅有12万左右,从占比来看,40%的同学已经在毕业之初就开始准备「转行」了,另外,转行后无论是收入还是工作时间,相当于原工作有一定的可调节性。
当然,除了对转行的热爱,还需要一定的魄力与闯劲。
“开两家做特色小炒的店,主营外卖工作餐”,听起来虽轻巧,却又何尝不是一项大手笔,需要花费大力气才得好好经营?
如今身处信息技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不是想象中简单,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是水深火热。
大学毕业,当接触行业不久后,会发现自身不适合、不擅长,很多人会觉得这只是没有适应的原因,相反,有些却果断放弃,从而步入转行。
但身在医疗行业,却是需要足够勇气才能做出来的决定,一方面是因为本职工作是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且体面稳定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做决定时也难免受到家人的道德捆绑和制约,很难放飞自我。
在自己纠结和违背家人期盼的边缘疯狂摩擦,一旦失败必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同时,如果要想再回到医学行业就很难了。
毕竟,白大褂和外卖本是两份毫无关联的工作,指向全然不同的未来。
从令人艳羡的职业转向鲜为人知的新兴行业创业,不仅显得无比冒险,更易让人下意识地为那“白学的医学知识”叫亏。
如今,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大形势进行实时追踪,聚焦微观领域也可发现,技术更迭下的社会变迁已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面对生活,接下来的路又该怎么走,需要我们自身衡量、斟酌。
END
医学之声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