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为何无法生育?去世后,医院进行检查时才发现了事情真相
谣言之所以能流传于世,大概是它吻合了人性中那些复杂隐秘的层面。
无论事实如何,谣言总能激起人们对事件中的人物那些美好或不美的臆想,好似探求他人秘密的天性在作祟。
就连一生奉献革命的宋庆龄,晚年也不能幸免此劫。
有人说她晚年收养的两个女儿,其实是她和自己的警卫的私生子,不能公开所以只能以“收养”为名。
但宋庆龄对此从来没有做过什么解释,直到她在1981年去世,医院进行检查时才发现了事情真相。
而宋庆龄为何一生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呢?
1894年,孙中山第一次见到还是幼儿的宋庆龄。
没想到21年后,便成为她27岁的另一半。
宋庆龄嫁给革命家孙中山,她姐姐宋美龄也嫁给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
如果没有她们俩人,中国20世纪的历史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1913年,宋庆龄从美国回国后,第二天就去拜访她一直仰慕的孙中山。
宋庆龄见到孙中山,极为兴奋,她也加入了父亲与姐姐的行列,协助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
,开始帮孙中山处理工作。
1914年,宋庆龄正式成为孙中山的秘书。
尽管孙比她年长27岁,但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就相恋了。
1915年,宋庆龄下定决心同孙结婚,但遇到父母强烈反对。
孙中山已有妻子,但他毅然选择了和宋庆龄在一起。
10月,宋庆龄在佣人帮助下逃离家中,和孙在日本正式举行婚礼。
这场婚姻写就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篇章。
宋庆龄晚年时提及当初违抗父命与孙结婚,说:“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
”宋氏夫妇阻婚未成后,仍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绸缎,给宋庆龄做嫁妆。
这也许是天下父母心的投射。
政治情势、政治利益和既成事实,都迫使持异议的人不得不接受这场划时代的婚姻。
曾为宋家姐妹作传的美国作家露比亦认为:“宋嘉树当了自己老朋友和同辈人的岳父而感到难堪,但他还是孙中山的老朋友,在政治上继续和他共事。
”
但很快,现实的残酷挤压了短暂的幸福时光,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遭遇重大挫折,军阀混战也严重影响了刚刚成立了民国政府,革命的果实怕是要保不住了。
婚后第七年,当时的宋庆龄怀孕了。
得知消息的孙中山是欣喜、开心的,能同自己心爱的人,共同孕育一个生命,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1922年6月,孙中山得知下属陈炯明叛变,率兵攻击总统府。
消息传来,
孙中山痛言道:“悲愤得欲以身殉职!”
战事临近,孙晓醒宋庆龄寻找机会撤离。
宋庆龄实际想到国家大局,坚持要孙先走,以免暴露行踪遭受攻击。
孙无奈只能独自离开,留五十士兵保护宋。
半小时后叛军来袭,宋指挥士兵迎战撤退。
路被塌屋堵塞,宋巧妙化险为夷。
屋垮炮击下,总统府被摧毁。
宋利用机灵逃到朋友家,再躲到广东大学校长家避难。
此次颠簸宋流产,从此再难成母。
宋难受但没有沉浸,继续辅佐孙。
1924年随孙去广州卧病在侧,悉心照料孙到1925年不幸病故,离别之痛难以言表。
两人尽管相守时日短,却为我们留下无比深刻的革命爱情楷模。
原本流产的痛苦让即将成为母亲的宋庆龄伤心难忍。
但革命正风波壮阔,孙中山又突然离世,她根本没时间伤神,只能咬牙继续事业,处理后事。
在革命浪潮中,宋庆龄不停奔波争取,为新中国贡献自己。
1957年,其中一个警卫的女儿来到她身边,带给这位一生坚毅女性一点温暖。
她内心满是对孩子的想念与母爱,警卫隋学芳1岁的女儿隋永清在她怀里甜甜一笑,终于化开了她的心结。
1966年,宋庆龄赴北京后,直至3年后才再次回到上海。
这期间,有人谣传她与卫兵隋学芳私通,生下两个女儿。
虽知此谣,宋庆龄并未理会,继续恩收隋永清为己女。
由于不同政治环境,宋氏三姐妹各处一个地方。
一个在大陆,一个在美,一个在台。
三人深情依恋,但隔绝于不同道路上。
晚年的宋庆龄深希大姐宋美龄和妹妹宋美龄能回国,与她们心心相依。
但她们相继去世前,始终无法相伴。
这是宋氏姐妹的遗憾。
隋永清渐长,开始不再黏着宋庆龄。
1972年参军当文工兵后,宋庆龄周围变得冷清起来。
于是,在1973年,宋庆龄又收养了隋永清的妹妹隋永洁。
虽体衰不能如从前,但有两个女儿陪伴,她内心很满足。
尤其是女儿无微不至的照料,让她心生温暖。
虽然宋庆龄因流产导致一生无子,但她把自己的爱贡献给更多的人,更是创立了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她是这项事业的开创者也是最高领导者,她把余生的心血精力和爱都奉献给了祖国。
宋庆龄在《更好地为下一代着想》一文中所言,她的一生都是与少年儿童事业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宋庆龄始终从历史和未来的高度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把民族与未来同少年儿童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少年儿童工作是宋庆龄一生都予以关注的重点。
早在抗战时期,她于1938年在香港创办了国际救援机构—保卫中国同盟,在为抗日前线和敌后根据地面向海内外募集医疗救护物资的同时,不忘积极筹集经费救助战灾孤儿、难童和边区保育院。
在延安,资助创办了马背上的摇篮—“洛杉矶托儿所”。
抗战胜利后,她带领机构回到上海,更名中国福利基金会,致力于战后重建工作。
面对大量因战争造成的流浪儿,她为生活在上海滚地龙、贫民窟的流浪儿开办儿童福利站,在街心花园搭建铁皮房开办识字班,亲自予以辅导。
宋庆龄在妇幼保健、儿童教育等领域结下了累累硕果。
去世之后,医生检查其遗体时才发现,原来宋庆龄体内的子宫早已经被切除,而这个手术发生在1936年,那一年宋庆龄做了一场阑尾炎手术,就是那时她的子宫也一并切除。
关于她和警卫隋学芳的谣言也不攻自破,多年来她没有孩子的真相也公之于众。
“不吐不宁”的舆论海啸,攻击了她光辉一生,实为可惜。
宋庆龄一生坎坷,每个阶段都承载了沉重的命运。
流产后再难当母,这种遗憾足以使人终生伤心。
晚年时有两个养女为伴,也算令她独孤的心灵得到了安慰。
一代女中豪杰走了,留下革命年代的史诗。
她寂寞93年,以行动脚踪启迪后人。
这就是宋庆龄精神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