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在苏联生活时,为何被关进“疯人院”?幸得一老友出手相救
贺子珍是毛主席第三任妻子,二人相识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袁文才和王佐的介绍下,结为夫妻。
在革命队伍中,贺子珍是能文能武的才女,长得十分好看,皮肤白皙,身材苗条,为人活泼热情。
毛主席晚年曾对身边的服务员说: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最好看!
与毛主席一样,贺子珍有革命信仰,她是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为了革命能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离开延安
贺子珍是一个要强的人,与毛主席结婚后,做着秘书工作,这让她觉得在吃闲饭。
久而久之,贺子珍与毛主席的婚姻有了裂痕,二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红太阳,注重自己的领袖形象。
贺子珍没有意识到这点,仍旧向之前那样任性,毛主席迁就她,不愿吵架,搬到另一间窑洞去住。
因为多次分娩,贺子珍的身体受到严重的创伤,认为毛主席刻意疏远她了,变得十分痛苦。
全面抗战初期,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来延安参加革命,让贺子珍感受到了压力,她一面看牢毛主席,一面认真学习,提升文化水平。
渐渐地,与一群年轻漂亮的“洋学生”中,贺子珍变得非常不自信,她下定决心选择暂时离开毛主席。
1937年冬,贺子珍拒绝了毛主席的挽留,毅然选择去苏联养伤、学习,这一决定,直接改变了她的一生。
十年夫妻,毛主席对贺子珍是有感情的,对她的离开是不舍的。
为挽留贺子珍,毛主席不惜动用了“特权”,以组织的名义发报让贺子珍回延安。
毛主席“家长、命令式”的方式,贺子珍早就吃透了,没有回心转意,还是坚定地奔赴苏联生活学习了。
在苏联的日子
1938年初,贺子珍抵达莫斯科,养病期间在东方大学学习。
当时,东方大学有许多中国学员,有的是党员干部,有的是革命家属子女。
贺子珍赴苏联时已经怀有身孕了,到莫斯科仅4个月,生下了一个男孩。
在异国他乡,孩子是贺子珍的精神支柱,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不幸的是,孩子突发肺炎夭折了,贺子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抱着孩子不愿放手。
孩子走了,贺子珍崩溃了,泪流满面,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再加上得知毛主席再婚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整日痛哭,忏悔,后悔离开延安,离开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贺子珍的处境后,把年仅三岁的女儿娇娇送到苏联,让她陪在母亲身边。
娇娇的到来,带给贺子珍希望,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了。
苏德战争爆发后,贺子珍母女俩的处境非常艰难,整日吃不饱穿不暖。
雪上加霜的是,一场流感,娇娇患上了肺炎,病情很严重,住在儿童院里。
贺子珍爱女亲切,要求抱女儿回去自己照顾,遭到院方拒绝。
几天后,院方通知贺子珍,娇娇快不行了,已经被推进“太平间副室”了。
看着女儿还活着,贺子珍不顾院方阻拦,一定要带走娇娇,对医生说:孩子我一定要带走,一切后果自负,出了事和你们没关系。
在贺子珍的精心照顾下,娇娇转危为安,慢慢恢复了健康,这是一个奇迹。
据娇娇回忆:当时我奄奄一息,命悬一线,母亲的不放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院方得知娇娇康复后,不知道出于什么理由,硬要把她带到儿童院。
贺子珍当然不允许女儿再次有生命危险,双方发生了争执,院方诬陷她是“疯子”,“精神病”,强行将她拖进了“疯人院”。
在“疯人院”,贺子珍反复说自己没有疯,要出去见女儿,她越闹的凶,院方就越认为她“疯了”。
贺子珍拒绝打针、吃药,院方给她加大剂量,注射药物后,整日变得昏昏沉沉的,喊着要见娇娇。
娇娇离开母亲,在儿童院住了两年,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变得沉静,谨慎,不太爱说话了。
直到1947年,王稼祥、蔡畅等人赴苏联办事,临行前毛主席托他们打听一下贺子珍的下落。
起初,苏方以“贺子珍有精神病”为理由,拒绝透露她的下落。
王稼祥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探听到了贺子珍的下落,把她从折磨人的“疯人院”解救出来。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子珍与王稼祥相识,二人是老朋友了。
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毛主席同意贺子珍回国,她带着女儿娇娇一道回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贺子珍难以与毛主席再续前缘了,但是离开苏联回国后,在毛主席的关照下,她定居上海,过上了舒心的生活,有女儿娇娇陪伴,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