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从未被深爱,建国后主席为她破例一次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领袖,有关于他的故事,不少人或多或少知道一些。
说起毛主席的历任妻子,我们会想到杨开慧,贺子珍。
不少人觉得,毛主席的首任妻子应该是杨开慧,二人都受新思想教育,自由恋爱后成婚。
实际上,杨开慧并非毛主席首任妻子,罗一秀才是他的发妻。
毛主席和罗一秀的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人并无太多选择。
罗一秀嫁给毛主席后,从未被深爱,二人没有夫妻之实。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却为已经病故的罗一秀破了例,照顾了他的家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的发妻罗一秀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出了14岁那年父母为他包办的婚姻。
毛主席说:我十四岁时,父母给我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女子,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因此,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毛主席口中的“她”指的就是罗一秀。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位性格坚韧,向往走出大山的青少年,从小接受新思想,对父母的包办婚姻是不接受的。
封建社会,子女的婚事由不得自己做主,绝大多数是双方父母商议后的结果,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罗家有薄田,虽然不殷实但温饱有余,毛顺生做小生意,两家门当户对。
除此之外,毛、罗两家是祖上姻亲,两家人想亲上加亲,在未经毛主席和罗一秀允许下,私自为二人订了婚姻。
这段婚姻,毛主席是受害者,罗一秀更是受害者。
身为女人,罗一秀没有择偶权,未经允许下,父母把她当“商品”一样,“卖”到了毛家。
毛主席曾无数次反抗这段婚姻,甚至不惜以死相逼,结果都是徒劳的。
对比自己大多岁的罗一秀,毛主席是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这不是他向往的自由爱情。
毛主席的这桩婚事,与鲁迅的经历颇为相似,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母亲以病重为由,骗他回家。
在未经鲁迅同意的情况下,父母私自作主,将朱安许配给他。
嫁到毛家后,罗一秀和毛主席虽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二人各睡各的,始终没有同房。
在《毛氏族谱》上,罗一秀的身份是被认可的,把她列为毛主席的原配。
把“杨氏(杨开慧)”列为“继配”,把“贺氏(贺子珍)”列为“再娶”。
嫁入毛家后,罗一秀表现得非常好,她温柔贤淑,尊重、孝顺公婆。
罗一秀勤劳能干,成为毛家的得力助手,深得公婆的喜欢。
私下,罗一秀和毛主席姐弟相称,毛主席从心底里感激罗一秀为毛家付出的一切,对她的遭遇也非常同情。
遗憾的是,罗一秀嫁入毛家第三年,患上了一种叫细菌性痢疾的疾病,不久病逝了,年仅21岁。
罗一秀病逝后,毛主席和杨开慧自由恋爱结婚后来到韶山,曾主动到罗家看望罗一秀的父亲罗合楼。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还是很关心罗家,重视与罗家的亲情。
1950年5月,毛岸英前往湖南省亲,临行前,毛主席特意交代儿子要去韶山看看罗家。
罗石泉是罗一秀的弟弟,算是毛岸英的舅舅了,毛主席说:岸英,代我去看看罗石泉,如果生活有困难,可以来北京找我,给他安排一个工作。
平时,毛主席是非常讨厌亲戚走后门,对老家亲友的请求是一概拒绝的。
毛主席知道,自己虽身居高位但要以身作则,否则一旦帮亲戚的口子一开,上行下效,干部们就不好管理了。
毛主席照顾罗石泉,一方面是考虑到他和罗一秀的关系,另一方面,罗石泉人品端正,为人老实,不像是图名利,给毛主席找麻烦的人。
罗石泉得知毛岸英来到韶山,放下手头的事情,来不及换一身干净衣服,立即赶到韶山冲毛鉴公祠与毛岸英会面。
带着父亲毛主席的嘱托,毛岸英详细询问了罗石泉一家的生活情况,得知罗石泉一家生活困难后,主动邀请他去北京。
罗石泉感谢毛主席和毛岸英的好意,表示自己干不了其他的,就不去北京了,留在韶山也蛮好的。
临走前,毛岸英送给罗石泉一盒茶叶和二十万人民币(旧币),以一个小辈的身份,帮助一下生活困难的舅舅。
1959年6月,毛主席来到韶山,一天,在韶山招待所开席三桌,宴请亲戚、朋友来吃饭,名单上就有罗一秀父亲罗合楼的小女婿毛华村。
当天,天气闷热,毛华村打着赤脚来到韶山招待所,毛主席已经在门前等候多时了。
毛华村一见毛主席,便不好意思地说:对不住呀,打着赤脚来见您。
毛主席摇了摇头,摆摆手笑道:我们乡里乡亲的不要紧嘛,随便一点就好,没关系的。
随后,毛主席叫来身边的随从,让他拿出自己的皮鞋,送给了毛华村。
席间,毛主席问了毛华村一家的情况,表示有困难可以说,对罗家人很是关照。
毛主席和罗一秀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二人的婚姻是包办的。
婚后,罗一秀识大体,为毛家勤勤恳恳付出,不仅深得毛主席父母的欢心,更是赢得毛主席的尊重。
遗憾的是,罗一秀被包办婚姻所害,她没有得到向往的爱情,只能孤独终老,独守空房,寂寞而终,这是不幸的。
或许,毛主席对罗一秀是有愧的,新中国成立后,对罗家很照顾,不惜破例为小舅子安排工作。
罗石泉是识大体,懂得毛主席的难处,拒绝了这份好意。
罗家人的淳朴,识大体,给毛主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对罗家人是出自内心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