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中,有三位新四军高级将领投敌,他们最终是何下场?
革命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有的危险在明处,有的危险在暗处。
在战场上与敌人正面交锋,算是在明处的危险,容易提防,在暗处的危险,向来都是在不经意间,让人难以防备,如皖南事变。
蒋介石一向仇视我党我军,自国共第一次合作以来,他就视我党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惜发起了“四一二惨案”,大肆屠杀我党人员。
我党被迫选择武装自卫,老蒋多次围剿我军根据地,视我军为头号仇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发起了“兵谏”,要求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
迫于自己的处境,老蒋选择了屈服,同意了一致抗日,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按照双方合作的要求,红军整编为八路军,有三个主力师。
在南方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由叶挺领导。
我方为了表示抗日的决心,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军交战,与国军主力溃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新四军的整体实力日渐壮大,国民党反动派动起了歪脑子,决心将我军消灭。
为此,反动派各种制造摩擦,并且对我军进行诬陷,下命令要求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
为了抗日大局,新四军经过上级的准许,同意作出让步,部队将开赴长江以北作战。
可哪曾想,蒋介石早就计划消灭新四军,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调集重兵,在皖南地区设伏,偷袭正在行军的新四军战士。
由于敌人早就有准备,布置了比新四军多几倍的兵力,配备了优良的武器。
可惜,这些武器不能用来打日本人,老蒋拿它向抗日队伍开枪,真是民族的罪人。
新四军与敌人激战了整整七天,伤亡很大,九千余人中大部分牺牲了,仅两千突出重围,少部分被俘虏,失踪,也有个别投敌了。
让新四军雪上加霜的是,遭到了敌人的突袭后,有三位干部投降了敌人,供出了许多情报。
因为这三名干部的叛变行为,使得新四军遭到了更大的损失,他们不可能被原谅。
这三位当了叛徒的新四军干部他们是谁?给新四军造成了哪些损失,下场又是如何呢?
刘厚总是湖南耒阳人,出身贫苦,早年参加过赤卫队,担任湘南赤色游击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干出了不错的成绩。
刘厚总思想上比较落后,很难与中央派来的同志相处,在生活作风方面也遭到了许多非议。
抗日战争时期,刘厚总所在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特务营后,他恶习未改,在当地经常调戏妇女,侵犯群众利益,经过他人举报和查证,上级要求刘厚总前往延安学习,加强思想教育。
几个月的教育工作并没有改变刘厚总,1939年春,他离开延安前往新四军要求分配工作。
因为新四军干部部门了解刘厚总平日的习性,让他在军部担任副官处副官。
对于这样的分配,刘厚总非常不满,他认为自己资历深,应当享有更高的官职,因此怀恨在心,平日工作吊儿郎当,作风思想比以往更加恶劣。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分散突围,1941年1月16日,当天傍晚,项英在突围途中与刘厚总偶然相遇。
当时项英并不认识刘厚总,得知他的军部副官处的人后,便同意了一起行军突围。
刘厚总跟着项英一行人经过两个月的隐蔽和转移后,来到了一处叫蜜蜂洞的地方歇歇脚。
洞口很小,只能住下项英、周子昆、黄诚、刘厚总四人。
项英的警卫等数人住在了半山腰负责警戒工作。
3月13日那天凌晨,刘厚总残忍枪杀了项英和周子昆,又对黄诚连开了数枪,抢走了他们身上值钱的物品如金子、钢笔、手表一类,然后走下山,打算投靠国民党去。
投靠国民党后,刘厚总并没有享受到什么待遇,而是被关押在监狱里继续审查。
直到1948年,刘厚总才被国民党释放,给了一笔钱,让他回到原籍。
这个杀害项英等人的新四军叛徒,很快被我军抓到了。
经过审判,刘厚总于1952年8月初在江西被处决了。
赵希仲毕业于黄埔四期,早年是一个有文化的先进青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赵希仲先是在红军大学任教员,1938年初被调往新四军,担任新四军军部北移时任第一纵队参谋长。
皖南事变时,赵希仲在突围突出不幸被俘虏,他没有抗住敌人的压力,选择了屈服。
在敌人的逼供下,赵希仲选择了配合,供出了新四军的人数,武器装备,行军路线等重要机密。
因为配合的态度,赵希仲没有被杀,成了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座上宾”,敌人对他放松了警惕。
赵希仲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抓住一个机会,借着夜色,逃离了国民党军营,在外四处流浪。
抗日战争时期,赵希仲在敌占区因为没有“良民证”被日军逮捕,即将被枪毙的时候,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了,赵希仲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获得自由后,赵希仲回到了老家做起了买卖,因为被军统特务怀疑是“共匪”,他只能隐姓埋名度日。
全国解放后,赵希仲经过他人的介绍,重新加入了共产党,在农具制造厂工作。
1956年全国“肃反”期间,赵希仲是新四军叛徒的身份被暴露了,上级撤销了他在农具厂的职务,让他去基层劳动,受到了监督。
特殊时期,赵希仲因为不肯诬陷其他同志被逼自杀了,于1968年7月17日投黄河而死。
赵希仲有叛变不光彩的一面,也有坚决不诬陷革命同志,老年时保持住了最后的气节,这点值得肯定。
赵凌波是四川人,早年参加过川军。
红军反“围剿”时期,赵凌波在与红军交战中被俘后加入了红军。
赵凌波作战勇敢,也很有头脑,办事情很周到,喜欢讨好领导。
加入红军后,赵凌波担任过团政委一职,参加了长征,一路辛苦走过来,按理来说应该锻炼了他革命的意志,但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赵凌波还是那个他,喜欢左右逢源,没有坚定立场。
抗日战争时期,赵凌波先是担任了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后来接受上级命令,来到新四军工作,担任新四军任第3支队参谋长。
随着新四军的规模不断扩大,成立了江北指挥部后,赵凌波担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皖南事变中,赵凌波被俘,没等敌人逼供,自己就招供了身份和军队的机密。
国民党见赵凌波态度配合,决定利用他来对付我军。
绥靖指挥部成立后,赵凌波成了一名反共副专员,策划清剿方案,频频找我军的麻烦。
上级得知赵凌波叛变且与我军为敌后,非常重视这一情报,新四军七师师部一面报告军部,一面命令侦察参谋李务本率领侦察员战士,想办法将赵凌波活捉。
赵凌波胆子也不小,1942年5月化装潜入新四军驻地,冒充曾在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战士,被释放后想要重新参军。
基层战士不认识赵凌波,相信了他的话。
不料赵凌波的身份被一位连指导员认了出来,他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先稳住赵凌波,然后向上级报告。
上级得知情报后,命令侦察参谋李务本以武装护送为名,押解赵凌波去苏北军部审判。
为了避免被赵凌波怀疑,整个押解过程没有对他捆绑,双方都装作不认识对方。
赵凌波也是老奸巨猾,他或许感觉出什么事情,当把他押解到石涧埠附近路旁休息时,发生了意外。
赵凌波不顾我军劝阻,拼命往国军的据点奔逃,一旁的战士劝他回来,但没有效果。
李务本得知情况后,立即采取行动,带着几个人去追赵凌波。
眼看就要被追上了,赵凌波大喊一声:“李务本,我和你今日无仇,往日无怨,何必这样逼我,你就放我一条生路吧!”
李务本回应道:赵凌波,你不要跑,再不停下来,我就开枪打死你。
多次警告无果后,李务本果断开枪,击毙了拒捕的赵凌波,这个叛徒被当场打死了,算是罪有应得。
古往今来,叛徒多数是没有好下场的,新四军的三位叛徒中,赵凌波和刘厚总是死有余辜。
赵希仲情况较为特殊,他是新四军叛徒不假,在特殊时期也守住了气节,因为不愿意诬陷革命同志而自杀,算是有功有过。
赵凌波和刘厚总的叛变,让原本就损失惨重的新四军雪上加霜,他们注定成为历史的罪人。
既然要干革命,就要忠于自己的信仰,做到不背叛军队,不背叛战友,否则终究是一场空,一事无成不说,还会连累军队和战友,让更多无辜的人因此丧命。
参考资料:揭秘“皖南事变”中 三个重量级中共叛徒的结局
八位老革命为何共同怀念他——父亲李务本的故事
赵凌波——妄图劝降叶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