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清朝一王爷将38个儿女送到国外,不允许他们为中国效力
民国初年,国局动荡,清朝一位王爷把自己的38个儿女送到国外,并且告诫他们:“以后不许为中国效力!”
他其中一个女儿“家喻户晓”,但是因为臭名昭著而家喻户晓。
他是谁?为何这样要求子女?
反对溥仪退位
能生38个孩子的自然不会是普通人,而是皇家出身,他就是清末的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
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昭示着清王朝的灭亡。
这也意味着大批阿哥、格格、王爷们将失去锦衣玉食的生活和高高在上的身份。
溥仪退位这个事儿,皇室内部有着不同的声音,善耆是反对派的代表,他相当执着。
清王朝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善耆双眼通红,像发疯一样挥着拳头,咆哮道:“我反对皇帝退位!我才不要在诏书上签字!大清怎么能亡?”
善耆的反对改变不了结局,但他也无法接受,所以清朝灭亡后他逃到了旅顺,那里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地盘,善耆打着“依靠日本人复国”的算盘。
他能逃到旅顺就是靠着日本人的帮助。
日本人妄图在中国建立殖民地,有满族政权的支持他们能更加名正言顺,善耆只想再次建立清政权,日本人侵不侵略对他来说不重要,他们这是各取所需。
善耆此时已经将近50岁,他时日有限,复国之路又十分艰难,有生之年他怕是看不到了。
于是,善耆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儿女身上。
筹谋复辟
在传统观念里,儿子才是能干大事的,善耆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指望儿子以后挑大梁,于是把他们送到满、蒙、日本等地,让他们提前历练,并且进行了细致的分工。
善耆也一再提醒自己的儿女:“以后不要给中国效力!不许踏上民国的土地!”
对他来说,不属于清王朝的中国就不是他的国家,而是他的敌人。
此后,善耆多次策划“满蒙独立”运动,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惜最后都打了水漂,他心力交瘁,1922年,终是在郁郁寡欢中离世。
善耆沉迷于复辟大清,不惜勾结日本人,这成为他这辈子的污点,他当王爷的时候确实干了不少实事,有政治之才,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如果善耆当年能放下执念,着眼于整个国家,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背叛国家,或许会留下不一样的历史。
革命党人并没有伤害清朝皇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不曾亏待他们,还为有能力的人提供平台。
就比如王爷载涛,他当年饿死不卖国,建国后担任马政局顾问,死后还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善耆虽有能力,却用在歪门邪道上,格局太小,正气不足,害了自己,也害了他的孩子,就比如他留下的一张王牌——女儿爱新觉罗·显玗。
间谍女儿川岛芳子
显玗在善耆的女儿中排行14,清朝未亡时,她是肃亲王府上尊贵的十四格格。
为实现自己的“复辟梦”,善耆和日本人勾结,其中以川岛浪速为代表,包括来到东北后的各项事宜都是他给善耆安排的。
善耆最不缺的就是孩子,而川岛浪速一个子女都没有,所以善耆想:不如送个孩子来巩固关系。
儿子都做了安排,而且根据满族皇室规定,王子不能过继给外国人,所以只能考虑女儿。
太大了不行,太小了也不行,6岁的显玗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1913年10月,善耆把显玗交给川岛速浪,一脸喜色地说:“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
”
之后,川岛浪速把显玗带到日本,改名川岛芳子,亲自教导。
川岛芳子从小接受了传统的满洲贵族教育,后来又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教育,这注定她的道路不会简单,但却是一条扭曲的道路。
临终前,善耆把女儿川岛芳子叫到跟前,断断续续地说:“光复……满洲国……”
这个遗嘱成为川岛芳子一生的执念。
川岛芳子虽是女流之辈,却继承了亲生父亲的“遗志”,以“光复大清”为己任,她走上了生父和养父亲手为她设计的不归路。
尽管有一个共同的女儿,但川岛浪速也只是把善耆当个可以利用的盟友而已。
1922年,善耆去世后,川岛浪速二话不说,私吞了他一半的房款,谁让善耆的儿子是一群败家子。
倒是川岛芳子很有本事,被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间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把溥仪从天津劫持到旅顺,意图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但只有皇帝似乎说不过去,至少也要再加个皇后,于是川岛芳子去天津把皇后骗来了旅顺,推动了伪满洲国的建立。
这只是川岛芳子间谍生涯中的普通一笔,毕竟她可是家喻户晓的超级间谍,当然,她最后也落了个枪决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