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两次有机会入选中央委员,毛主席两次划掉他的名字
众所周知,毛主席虽然是国家主席,但是他对家人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为家人谋取利益,因此,我们都十分尊敬他。
革命时期的毛主席家族,为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他的妻子杨开慧,胞弟毛泽覃和毛泽民等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建国后,毛主席对自己家族的革命后代很严格,曾数次要求他们下基层工作,为人民服务。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两次有机会当中央委员,可毛主席两次都将他的名字划掉了,后来要不是周总理第三次劝毛主席,相信毛主席还会再次划掉毛远新的名字。
中央委员是一个重要职位,能在这个名单上的人都是为新中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他们是受到人民百姓的认可。
毛远新两次入选中央委员名单,毛主席为何坚持把他的名字划掉呢?
毛远新是毛主席的侄子,父亲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不幸的是,毛泽民在革命中壮烈牺牲,毛远新从小就成了孤儿。
所幸,毛远新在母亲朱旦华的照顾下,健康平安地长大了。
毛主席对这个侄子也很喜欢,当毛远新被组织援救送到延安后,毛主席亲自去迎接,并且给予了他一个大大地拥抱。
此后,毛远新开始在延安上学,和许多革命后代一样,接受教育。
毛远新平日里经常和主席在一起,两人之间的感情很深,毛主席对这个侄子也极为严格,从小就教育他作为革命者的后代,不能搞特权,要以身作则。
在毛主席身边的毛远新,每日耳濡目染,受到不少教育,养成了好习惯。
建国后,毛远新跟着毛主席在北京读书生活,他亲眼看到了毛主席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也看到了毛岸英哥哥牺牲后毛主席的悲痛之情。
毛岸英牺牲后,毛远新成了毛主席的寄托,在毛远新的陪伴下,毛主席有时候也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毛远新高中毕业后,被有关部门保送到了哈军工,当时的哈军工是一所神秘的军校,祖国的青年们都对这所大学有着崇拜之情。
毛主席得知毛远新被“保送”到哈军工时非常不高兴,他对毛远新说:
“升大学嘛,怎么能依靠保送?不是自己考上的,不能算真本事!我的意见,你要走进考场,考个状元郎嘛!”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让毛远新重新思考要不要去哈军工,后来,毛远新还是选择自己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没有通过保送的渠道进入哈军工。
一年后,受哈军工院长陈赓的邀请,经过毛主席同意,毛远新由清华转入哈军工,成了哈军工的一名学生。
在校期间,毛远新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与有些充满骄纵之气的高干子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学校毕业后的毛远新被组织安排在了北京工作,毛主席得知毛远新被安排到了国防部,没有吃过基层的苦,他劝毛远新要去基层锻炼,年轻就应该去当兵,不要想一步登天。
在毛主席的要求下,毛远新去了云南当兵,几年后,国内局势发生了巨大改变,毛远新被调回北京工作,后被分配到辽宁参加工作,成了当地的一名干部。
在有些人看来,毛远新的背后有毛主席的支持,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对毛远新的严格程度也非比常人。
毛远新曾经有多次机会入选中央委员名单,但是都被毛主席亲自拒绝了。
第一次,毛远新接到上级命令,要他来北京参加会议,可毛远新到了北京的会议地点后,警卫人员核查了名单后,发现没有毛远新这个人的名字。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大伯将自己划掉了,而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都是入选中央委员名单上的人。
得知自己还没有得到大伯的认可,毛远新深受打击的同时,更加努力工作。
几年后,在第八届十二中全会中,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和中央委员提名的名单上都出现了毛远新的名字。
这一次,毛主席依旧没有手软,再次将毛远新的名字划掉,不同意他入选中央委员。
毛主席对毛远新有着很高的要求,始终认为他还没有入选中央委员的资格。
一年后,毛远新再次入选了中央委员的名单,毛主席还是打算将他的名字划掉,这时候,周总理劝他说:毛远新在辽宁工作优秀,受到辽宁地区百姓的认可,通过选举后,毛远新才能在中央委员的名单上。
周总理继续说,主席已经划掉毛远新的名字两次了,事不过三,这次还是不要再划掉他的名字了。
听了周总理这么说,再看看毛远新在辽宁地区工作的成绩,这次毛主席没有再划掉他侄子的名字。
虽然毛远新是毛主席的侄子,两人有着至亲的关系,但是平日里毛主席对毛远新还是非常严格,多次在他走捷径的时候劝阻他,让他凭本事争取。
这样的教育方式正是老一辈革命者们的真实写照,他们知道革命的不易,希望子子孙孙们能够延续他们的精神和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