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2次给刘胡兰题词,为何拒绝给董存瑞题词,主席:我不合适

2024-11-20 16:10:01

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烈士,比如我们熟悉的刘胡兰,董存瑞,二人都很年轻,且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

毛主席文采斐然,经常给牺牲的革命烈士题词,曾先后两次给刘胡兰题词,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董存瑞家乡22万群众联名,请求毛主席给董存瑞题词。
董存瑞的事迹同样感人,影响力不比刘胡兰差,毛主席却拒绝为他题词,直言:我不合适。

那么,同为革命烈士,毛主席为何给刘胡兰题词,却不给董存瑞题词,其中有何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毛主席给刘胡兰题词

1932年,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8岁那年,父母省吃俭用供她读了一年小学,10岁参加当地的儿童团,参加了革命。

1945年,年仅13岁的刘胡兰被选入中共妇女干部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被分到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

期间,刘胡兰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开设妇女培训班,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为前线的将士做军鞋,捐粮捐物,动员当地青年参军。

刘胡兰虽然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是她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令人刮目相看。
1946年6月,刘胡兰就被批准为中央候补党员,那一年她年仅14岁,要不是年龄小,就已经是党员了。

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大军进攻文水县,为保留革命力量,县委决定留下少部分人斗争,大部分人转移山区。
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来,配合组织,完成相应的工作。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联合当地的地主武装,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屠刀伸向了共产党员。
因为叛徒的出卖,刘胡兰被捕后宁死不屈,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了,年仅15岁。

同年2月,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被《晋绥日报》反复报道,号召全体党员向刘胡兰学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刘胡兰被追认为正式党员。

三月,毛主席从任弼时那里听说刘胡兰英勇就义的过程后,眼里泛着泪水,问道:她是党员吗?任弼时点点头答道:是的,刘胡兰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呀!

毛主席被刘胡兰的事迹感动了,当场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大字,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为刘胡兰题词。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正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被迫撤出延安的第八天,革命士气比较低落,在如此危急关头,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为一个年轻的女党员题词,其寓意是激励全党全军英勇奋战,赢得战争的胜利。

1957年1月,刘胡兰烈士就义的十周年,相关单位在展开纪念活动时,派人到北京,请毛主席第二次为刘胡兰题词。

因为毛主席第一次为刘胡兰的题词在战乱年代弄丢了,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重新为刘胡兰题词,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刘胡兰是英勇就义的烈士,她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全党全军,值得毛主席两次题词。

拒绝给董存瑞题词

毛主席两次给刘胡兰题词,为何拒绝给董存瑞题词呢?难道是因为他的事迹还不够有影响力吗?真相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

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是我军的一名基层战士,牺牲前他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各种奖章无数,还荣获“抗日小英雄”称号。

1948年5月,董存瑞参加了冀热察战役,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战斗打响后,部队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推进较慢,那是因为敌人的桥型暗堡阻拦,我军战士在冲锋过程中伤亡较多。

为了炸掉敌人的桥型暗堡,董存瑞请示连长,自告奋勇扛炸药包炸碉堡。
在接近敌人碉堡过程中,董存瑞腿部受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硬是冲到了桥型暗堡之下。

桥型暗堡距离地面有一米多高,周边没沟也没棱,无法安放炸药包。
看着冲上来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来,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一只手托举着炸药包,舍身炸了敌人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了。

董存瑞的事迹同样感染全军战士,聂荣臻元帅亲自为他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

新中国成立后,董存瑞作为战斗英雄,著名烈士,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1956年11月,隆化县请示上级,为董存瑞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隆化县是董存瑞牺牲的地方,为烈士修建陵园和纪念碑这个要求,很快就被批准了。
消息传到隆化县后,几十万百姓非常高兴,迅速开展相应的工作。

这时,有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建纪念碑需要题词,谁有资格为董存瑞题词呢?众人想到了一个人——毛主席!

毛主席是全国人民的领袖,能给董存瑞题词,其中的分量就不言而喻了。
于是,隆化县22万老百姓联名,请求毛主席给董存瑞题词。

代表带着隆化县人民的愿望,来到北京,向上级反映此事。
结果一等就是近半年之久,董存瑞的题词始终没有下来。

直到1957年5月,北京方面传来消息,董存瑞的题词写好了。
隆化县的代表接过一张沉甸甸的16开纸,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

隆化县代表看到这八个大字,知道其中的分量,内心非常激动,总算是没白等。
代表看到题词落款处写着“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后愣住了,怎么不是毛主席题词?

隆化县的百姓一直都希望毛主席为董存瑞题词,换成了朱德,一下子有些难以接受,代表也不好向县里老百姓交代了。

原来,为董存瑞题词,毛主席一开始是非常愿意的,可毛主席在了解完董存瑞的事迹后,对旁人说:我不适合给董存瑞题词,请朱总司令代劳。

为此,中央有关人员特意向隆化县代表解释:刘胡兰的群众,毛主席题词合适,董存瑞是军人,朱老总是三军总司令,由他题词更为合适。

一番解释之下,隆化县的代表恍然大悟,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了。
隆化县的百姓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毛主席不给董存瑞题词,听了代表的解释后,大家都欣然接受。

结语

毛主席是人民领袖,为刘胡兰题词很合适;董存瑞是军人,朱老总是三军总司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全军,由他为烈士董存瑞题词,最合适不过了。

毛主席拒绝为董存瑞题词,其一是出于对老搭档朱德的尊重,其二是考虑周到,对为董存瑞题词一事很重视。

除了朱德为董存瑞题词外,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五十周年,上将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董存瑞和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二人的事迹将流芳百世,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