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玩枪时误杀上级,被枪毙前主席力保,后成为开国上将

2024-10-26 00:10:01

革命战争时期,发生一些误伤事件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使用的是热武器,稍不留神会造成走火,枪炮很容易误伤友军,出现一些让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红军时期,在井冈山上,有一个人在把玩枪支的时候,不小心误杀了身边的上级,造成了严重后果。

那个被误杀的人是吕赤,毕业于黄埔四期,在井冈山红军队伍中担任教导队长。
误杀吕赤的是教导队的副队长陈伯钧,毕业于黄埔六期,二人虽然都是黄埔军校毕业,但不是同一期。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红军官兵中,至少有41名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仅毛主席组织秋收起义后,就有20名黄埔子弟上了井冈山,其中就包括吕赤、陈伯钧、卢德铭、张子清、余洒度等人。

众所周知,参加红军队伍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穷苦出身,他们文化程度不高。
可是领导革命时更加需要有学识,有知识的人,因此,像那些在黄埔军校毕业,能够参加红军,来到井冈山革命的同志会格外受到重用。

意外走火,吕赤重伤不治‍

据开国上将陈士渠的回忆,1928年3月,陈伯钧在主席的带领下,攻克了敌人的城池酃县,全军非常开心,战斗结束后红军战士在打扫战场。
陈伯钧从地上捡到了一把手枪,看着已经生锈,在一旁把玩着。

吕赤当时就在陈伯钧身边,见陈伯钧手上的枪已经生锈了,扳机都扣不动了,在一旁开着玩笑说:这把枪已经生锈了,成了废铁,扔了吧。
陈伯钧觉得太可惜了,缴获一把武器不容易,把枪里的零部件用煤油清洗了一下,铁锈大部分被洗掉了,扳机一处慢慢可以动了。

陈伯钧轻轻摸了一下枪的扳机,见它有松动的迹象,便喊了一下吕赤,接着把枪举了起来,用一根手指头扣住扳机。
陈伯钧这么做,本意是想让吕赤看看这把枪的扳机可以动了,不是废品,哪里料到,枪里有一发子弹,陈伯钧一按扳机,子弹从里面射了出来,“砰”的一声。

枪声一响,吕赤倒了下来,原来子弹打中了他的前额,伤势过重,无法抢救,意外身亡了。
一旁的战士见吕赤被打死了,杀人者是他的副手陈伯钧,不免让人怀疑,一伙人一拥而上,将陈伯钧控制住了。

因为吕赤是陈伯钧的顶头上司,现在发生了这种意外,不免有人往不好的一方面想,认为陈伯钧是有意枪杀吕赤,自己好上位。
再加上吕赤的黄埔四期毕业的,在军中有较高的威望,他的意外身亡,让许多人都觉得实在是太可惜了。

主席力保陈伯钧‍

吕赤意外身亡,这件事自然不会那么算了,很快,负责此事的兵委会拿下了陈伯钧,经过简单的审查后,便以“杀人偿命”的罪名,要枪决了他。
正当陈伯钧性命难保的时候,主席听闻了这件事,连忙赶来了解情况。

了解了吕赤的意外身亡过程后,主席决定为陈伯钧求情,认为他并非主观杀人,而是兵器意外走火,罪不至死。
再加上陈伯钧是黄埔六期的学生,属于井冈山红军中的知识分子,不能轻易枪毙他。

主席对吕赤的死深表哀悼,他认为这完全是一起误伤事件,既然吕赤人死不能复生,不应该再去杀了陈伯钧这样一位好同志。
为了说服兵委会的人,主席亲自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终事件得到了完美解决,陈伯钧免死,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了一下。

陈伯钧能够获得重生,主席是出了很多力的,亲自为陈伯钧说情。
主席也没什么私心,就觉得陈伯钧是黄埔六期的学生,革命信仰坚定,又不是主观犯错误,可以被原谅,让他继续为革命效力,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对于主席的那份救命之恩,陈伯钧一直记在心里,他勉励自己要努力,踏实干革命,做出一点成绩来,好报答主席对他的信任。
此后,每次行军打仗,陈伯钧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表现得非常积极。

革命战争中,陈伯钧多次负伤,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情况非常危险。
长征时期,陈伯钧指挥的红军十三师一马当先,抵挡追兵,掩护红军突破敌人多道封锁线,顺利渡过了湘江。

在军事方面,陈伯钧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得到了聂帅、刘帅等领导人的赞扬。
在政治方面,陈伯钧是主席的坚定支持者,坚决拥护主席的主张和方针,曾与张姓领导作激烈的斗争而差点被“枪毙”了。

1955年全军大授衔,陈伯钧被授予上将,他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果当初主席没有救下陈伯钧,新中国恐怕要失去这样一位军事人才了。
陈伯钧没有辜负主席对他的厚望,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对革命的贡献。
吕赤的死,是陈伯钧身上的一道坎,他始终记得这件事,多次表示吕赤的死,自己是有责任的,对不起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