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哪两位手握重兵的军阀大佬,始终没有出兵抗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一句歌词,该国歌的创作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的东北,燃起了民族自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烽火。
在那个民族存亡时刻,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国家,保卫民族。
日军自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公开入侵了我东三省,没过几年,日军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在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没有放下武器投降,中华儿女扛起了枪,不愿做亡国奴,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
抗日战争是惨烈的,一场战役打下来有几十万的伤亡,中国军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来低于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自从全面抗战以来,国内各大势力基本上都是齐心协力抗战,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目标,解救民族于危难之际。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的主要力量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正面迎击日军,以八路军为首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
除此之外,那些原先占据一席之地的军阀,再次民族存亡之际,他们也为抗日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除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以毛主席为首的八路军出兵抗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军阀大佬也贡献出了他们的力量。
例如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四川军阀刘湘,还有滇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等各大地方势力,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均十分亮眼。
需要指出的是,在各大军阀派系中,桂系和川军为抗日付出了巨大牺牲,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王刘湘举川中之兵出川抗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股重要力量,川军为抗日牺牲了无数将士,这些将士的血留在了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
桂系白崇禧和李宗仁为抗日也是不惜余力。
在淞沪会战中,桂系将自己的主力“钢军”搬了出来,用自己的家底去与日军血战,在当时军阀众多的情况下,桂军此举如果站在自身利益的考虑下可能会对自己不利,但为了抗日,桂军不怕牺牲。
桂军在淞沪战役中一战折损了六万主力,在台儿庄战役中,桂系首领之一的李宗仁打了一场漂亮的战争,歼灭日军万余人,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为数不多从正面击败日军的战役。
除此之外,就连对红军犯下罪行的青海马步芳,宁夏马步逵二人,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利用骑兵的优势,与日寇展开血战,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清末时期,虽然中国处于内斗混乱的状态,但在面对外敌的时候,我们还是一致对外的,并没有让外人笑话我们。
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有实权的大人物都是好样的,那些军阀虽然平日里占地一方,在民族存亡之际,还是选择站出来分担了自己的一部分责任。
不过并非所有的军阀都是如此,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两位军阀,他们手握重兵但一直不出兵抗日,对抗日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直截了当地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手握重兵但没出兵抗日的两位军阀大佬分别是盛世才和刘文辉。
说起刘文辉我们可能熟悉一点,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政西康,是手握十万大军的实力派军阀。
西康处于西川的西部和西藏的东部一带,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地势险峻,日军并没有将这里占领。
作为西康王的刘文辉,他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仅仅是捐了几十万元来表示自己对抗日战争的支持。
几十万元虽然看似很多,但对于一个大军阀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作为与刘湘,邓锡侯,邓锡侯等人齐名的四川实力派军阀,刘文辉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做的贡献与其他三人相比差距很大。
作为当时国军的二级上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刘文辉,在其他势力忙着抗日之际,他却在西康加强统治,在西康加深自己的根基,以至于后来国民中央政府也对他是无可奈何。
除了刘文辉外,盛世才也是手握重兵但不抗日的实力派军阀。
盛世才作为大名鼎鼎的“新疆王”,曾经控制了新疆十多年的时间,他本人也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亲共,亲蒋,亲苏联,游走于多方。
盛世才并非是新疆人,早年他还是东北军的一员,在蒋介石,冯玉祥等人的资助下,盛世才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在日本的陆军大学完成学习。
回国后的盛世才最早在何耀祖的手下做事,后来他觉得蒋介石不是做首领的料,选择了离开。
因结识当时的新疆省秘书长鲁效祖,盛世才来到了新疆,头脑灵活,善于行事的盛世才经过几年发展,他控制住了新疆,成了新疆的头号军阀。
在新疆,盛世才打压异己,与苏联串通,并且多次杀害我党人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盛世才知道日军暂时攻不进新疆,因此没有出兵抗日。
在抗日战争时期,盛世才继续加强自己在新疆的统治,搜刮百姓钱财,干着有损抗战力量的事情,受到社会人士的批评。
结语
抗日战争事关中华民族的存亡,在民族有难,遭遇外敌入侵之际,那些为抵御外敌出兵抗日的军阀值得我们尊敬。
不过就盛世才,刘文辉这样,手握兵权的一方军阀,在国家有难之际不出力,这未免私心太重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