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前,邓华有望指挥这场战役,上级最终为何决定换人

2025-01-02 08:10:01

57位开国上将中,论资历傅钟和萧克的佼佼者。
论军事指挥能力,韩先楚、邓华、叶飞、刘亚楼是擅长指挥作战的将才。
其中,邓华无疑是特别的一位,他是所有上将中唯一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在抗美援朝期间,邓华一度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一职,是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最高统帅。

中央考虑邓华的原因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期间,邓华作为彭总的第一副手,协助彭总指挥了五次战役。
一向不轻易夸人的彭总对邓华非常欣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邓华是自己的好帮手,出了许多好主意。
1952年彭总回国治病后,毛主席钦点邓华指挥志愿军作战,没有再从国内派其他善于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如粟裕,林总等,可见上级对邓华能力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邓华是四野的猛将,深受林总器重。
1947年邓华担任纵队司令员,在秋季攻势中,主动出击,半个多月里连克法库、彰武、新立屯等地,歼灭大量敌人有生力量,得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的表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越关系紧张,越南仗着苏联支持,在中越边境肆意妄为,挑衅中国的主权,伤害边境百姓。
我国先礼后兵,在劝说和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众所周知,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分为东西两线,前线指挥官是许世友、杨得志两位开国上将。

值得一提的是,对越自卫战中央最初拟定的选帅名单不是许世友和杨得志二位将军,他们虽然身经百战,但开国上将邓华比他们更合适一些。
可中央军委与邓华接触谈话后,放弃了这一决定,这是为什么呢?

中央军委之所以考虑邓华挂帅,自然看中了他身上的才能,要不然不会作出如此草率的决定。
邓华的优势很明显,他拥有对外大兵团作战经验,当时彭总已经逝世,邓华是所有开国将帅中唯一一个在国外指挥过百万军队规模的高级将领。

除此之外,邓华指挥作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他才思敏捷,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考虑问题比较周到,这些优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得以体现出来了。
因此,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央军委考虑邓华挂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完全符合正常逻辑。

邓华为何无缘对越自卫反击战‍

起初,对越自卫反击战上级让邓华挂帅的想法的确不错,但最终没有能够实现,原因也很简单,尽管邓华是合适的人选,但考虑到他本人的一些情况后,军委最终决定还是另选他人。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邓华不适合挂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1959年庐山会议中,邓华支持彭总被下放,远离一线军队长达二十年。
自1959年到1979年期间,邓华绝大多数时间在四川省担任副省长,主管当地的农业,在地方任职,不再接触军队了。

一个接近二十多年没有接触的将领,怎么能够一下子熟悉部队呢?这显然是太不可能的。
国家军队二十年的发展能改变很多东西,最直观来看,各类新型武器的性能、部队的战斗力、发明的新战术等,邓华在接近二十年时间里从没接触过,让他一下子上手显然过于仓促,是对几十万部队的不负责。

除了离开军队较为久远之外,邓华的身体健康情况不佳,不足以支持他担任对越自卫反击战统帅。
自从1959开始,邓华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这对他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心里一直有个坎。
1960年邓华离京,临走前让妻子将自己的一套上将军装包括鞋子全部染成了黑色,用这种办法来表达不满。

来到四川工作后的邓华心情自然不会很好,哪个人受了冤枉还能够没有一点印象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四川期间,邓华所处的环境也不是很好,再加上心里有一些疙瘩,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体重最轻的时候一度只有七十斤,这根本不像是一个正常男子的体重。

到1979年,邓华虽然已经获得了平反,也在军事科学院做了两年的工作了,但是军事科学院并非一线作战部队,还是无法对部队有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79年邓华接近生活无法自理了,不仅眼睛高度近视,看不太清东西了,而且沟通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说话显得不是那么利索。

邓华缺席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确是一大遗憾,没有再次领略老将军的风采。
岁月不饶人,老将军由于自身健康因素以及离开一线部队太久的缘故,军委本着对军队负责的态度,选择了长期在军队任职且身体较为健康的杨得志和许世友二位上将。

值得一提的是,邓华虽然未能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但是他向上级推荐了许世友将军。
非常可惜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开国上将邓华在上海逝世。
老将军邓华是一位全才,军政双优。
人品方面,邓华敢于直言,实事求是,即便自己身陷险境,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话,这点与钟伟、洪学智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