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华国锋反对打越南,邓小平:这一仗,非打不可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越两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越南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阵营的兄弟,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同我国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人的关系也不错。
此前,中国人民在援助越南的问题上,不遗余力,宁可自己不够吃,也要先援助兄弟国,那是大爱。
遗憾的是,中国人民对越南是真诚付出,换来的却是对方的野心和侵略。
胡志明病逝,中苏关系破裂后,越南全面倒向苏联,频频挑衅中国。
野心膨胀的越南,妄图称霸东南亚,屡屡入侵我国边境,打死打伤我国边民。
尽管我国一再警告越南要保持克制,不要玩火,对方却选择无视,行为更是变本加厉。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197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军发起了自卫反击战,狠狠地教训了不知天高地厚的越南。
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我国高层内部有不同的看法,时任军委主席华国锋持反对意见,邓小平坚持要教训一下越南,两种意见之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博弈”。
华国锋反对出兵越南
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成功接班,担任军委主席等要职,成为党政军的领导人。
华国锋不赞成对越南用兵,有一定的考量,这也并非他一人的看法。
华国锋认为,越南敢屡屡挑衅我们,无非就是仗着有苏联的暗中支持和怂恿。
单凭越南,在国力方面远远不如我们,没有苏联的支持,肯定是不敢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
自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在北方部署了重兵,防范苏联。
苏联不是省油的灯,也曾作出过挑衅我们的行为,如珍宝岛战役,中苏两军就曾直接交火,关系已经非常恶劣了。
到了七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未能获得实质性改善,华国锋担心,一旦对越南用兵,苏联可能会出兵我国北方,到时候情况就很危险了。
华国锋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从地理位置来看,苏联在上面,越南在下面,中国处在中间,一旦苏联和越南同时对我国用兵,我们会处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
除了外部原因外,还有内部的问题,众所周知,当时新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的动乱期,急需休养生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改革开放上,大力发展经济。
从战争经验方面,当时我军很久没有经历过实战了,越南军队实战经验丰富,且越南地形多山,想要推进并不容易。
除了华国锋外,中央军委的另一位主要领导叶剑英同样不支持出兵越南,理由大致如上所述。
叶剑英认为,邻国之间有摩擦,可以采取相对缓和的方式来解决,不一定非要通过战争。
邓小平主张惩戒越南
相较于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在出兵越南的问题上,考虑得可能更加全面、周到一些。
内部问题、苏联的威胁、部队作战经验等问题,邓小平都考虑到了,也同意华国锋在这些方面提出的看法。
站在改革开放的角度上,邓小平认为,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如何争取这个和平的环境?邓小平认为,只有武力惩戒一下频频侵略我国边界的越南,才能为改革开放争取到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
邓小平的话,说得并不是没有道理,国家不稳定,边界被他国屡屡挑衅侵略,岂能安然搞发展。
邓小平复出工作后,担任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还是政治局的常委,话语权不小。
尤其在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观点,得到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支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尽管华国锋还在领导岗位上,但邓小平二代领导核心身份的地位基本确定了。
在对越用兵的问题上,邓小平态度明确,当众表示:这一仗,我们非打不可了!
邓小平的观点,得到了陈云等人的支持,最终,华国锋改变了原先的观点,在对越用兵的问题上,选择支持邓小平和陈云。
打响对越自卫反击战前,邓小平做了大量准备,1979年春节期间,应邀访问美国。
在美期间,邓小平就间接向美国告知了对越作战的消息。
邓小平幽默地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邓小平访美回国后,就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事,内部达成共识,同年2月,正式打响。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越南抵挡不住我国军队的猛烈进攻,我军狠狠地教训了越南。
对越自卫反击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维护了中国边境的稳定,又给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内部环境,邓小平高瞻远瞩,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