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在美国接受采访,吐露真言:毛泽东要比蒋介石高明太多了
1949年12月,国民党“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率领第14兵团在东川惨败后,逃到大渡河时被我军包围。
宋希濂无路可逃,准备开枪自杀,被警卫排排长一把抓住手枪,随即被俘。
那个时候,作为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宋希濂对蒋氏可谓忠心耿耿,打算以死报答。
经过十年的改造,宋希濂获得特赦,在国内工作近20年后,于1980年赴美探亲,与子女团聚,随后定居美国。
宋希濂的身份特殊,既在蒋介石领导的军队里担任过要职,又在毛主席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因此,不少记者得知宋希濂在美定居后,争着要采访一下他。
1982年,宋希濂在接受美国一家媒体采访时,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一位记者站了出来,问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比较一下毛泽东和蒋介石。
这个话题,对在场的人包括宋希濂来讲,都是很突然的。
宋希濂没有拒绝回答,而是十分坚定地说:毛泽东要比蒋介石高明太多了。
那么,宋希濂为何会这么说,他有何依据?
蒋氏鹰犬重获新生
宋希濂毕业于黄埔一期,与陈赓是同学兼好友,二人私交非常好。
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在陈赓的介绍下,宋希濂一度加入过共产党,只不过中山舰事件爆发后,他被迫退党。
黄埔军校毕业后,宋希濂出色的表现,赢得蒋介石的重视。
宋希濂对蒋介石十分忠诚,为此,他奉命杀害了革命家瞿秋白,并且多次率军“围剿”过红军。
晚年,宋希濂回忆杀害瞿秋白一事时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就当时的宋希濂,他无疑是蒋氏鹰犬,为蒋介石效忠。
1936年,宋希濂晋升为陆军中将,黄埔一期的学生中,能达到他这样高度的人寥寥无几,从侧面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宋希濂很信任,视他为心腹。
当然,作为黄埔学生的一员,宋希濂还是非常具有爱国情怀的,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始终在抗战前线,参加指挥了不少战役,无愧为抗日名将。
全面抗战结束后,宋希濂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到了1949年,国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宋希濂仍旧选择跟着蒋介石和腐败的国民政府一条道走到黑,被老同学陈赓率领的大军穷追猛打,最终在大渡河成了我军的俘虏。
被俘之初,宋希濂是极度不配合的,数次有轻生的念头,那一年,对他来说,是多灾多难的,父亲和妻子相继逝世,自己也当了俘虏,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想着尽快结束生命。
有一天,杨勇召见了宋希濂,告诉他原本是派了几个人去湖北施恩找他商议起义的事情,可当时宋希濂率部已经西撤了,双方没有碰上,错过了这次机会。
与此同时,杨哟向宋希濂转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战犯的改造政策,改造一段时间,安定一下自己,就有获得特赦的机会。
1982年,宋希濂接受了美国的一个夜话访谈活动,他讲述了自己半生的经历,讲得十分客观,没有任何的偏向,在场的记者认真听着宋希濂的讲话。
访谈时间一直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到了晚上十一点,宋希濂略带困意,打算说两句准备离场时,有一位年轻记者站了起来,示意宋希濂可否向他提问。
宋希濂为人随和,只见那名记者很是诚恳,点点头表示同意。
那名记者说:宋将军的经历很丰富,几十年里,你曾是蒋介石的宠将,后来又在共产党毛泽东的统治下度过。
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将军可否做简单比较和评价?
想必这位记者在提问前,做了不少功课的,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宋希濂听清问题后,并没有犹豫,向在场的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座的记者朋友,读过毛泽东写的《沁园春》吗,他的雄才大略和气魄,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与毛泽东比,蒋介石气量小,私心重,作为领袖是不合格的,毛泽东比他高明太多了。
宋希濂的话说得非常客观,就领袖气质这方面而言,毛主席全方面碾压蒋介石。
当然,蒋介石也是一位能力很强的人,只不过和伟大的毛主席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1984年,宋希濂在华盛顿与黄埔学生侯镜如,李默庵等人建立黄埔同学会及其家属联谊会。
发表宣言时,宋希濂说:“切盼我全体军校同学及其家属奋发参加促进中国统一运动。
”
1993年2月,宋希濂因病逝世,享年86岁,骨灰安葬在长沙唐人永久墓地,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题写“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