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毛主席拒绝做白内障手术,医生念了一首诗,主席不再抗拒

2024-12-16 08:10:01

转自公众号:历史龙元阁2020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zgxNzE1Mw==&mid=2247484428&idx=3&sn=1fc56288c9666b9c4b2925cb647c9433

晚年的毛主席身体很不好,除了经常感冒外,还患有心脏病和老年白内障。

不过毛主席是一个很固执己见的人,他一向很相信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经常生病不吃药,觉得挺一挺就过去了。

哪怕是白内障已经严重到他读书看报,可毛主席还是坚持不动手术,只用药物治疗。

1975年,毛主席拒绝做白内障手术,许多医生劝都不管用,还是唐由之念了一首诗后,毛主席立刻转变态度,不再抗拒,这是为何?

神秘的会诊

1973年,已经80高龄的毛主席依然为国家大事忙碌着,可是他的身体早已千疮百孔,尤其是晚年罹患的老年性白内障让他最为苦恼。

图|晚年的毛主席(左一)

一生依靠眼睛指挥战争,读书看报,挥洒笔墨的毛主席,连看书都尤其困难,只能模模糊糊看清眼前的手指头。

这对才华横溢、充满激情的毛主席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这一年的12月,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两千年前的帛书,这一喜讯让毛主席十分亢奋。

相关人员将整理好的资料特意写成了拳头般大小,方便毛主席观看。

但是毛主席患上的是白内障,并不是老花眼,不是字写得大一些就能解决的事情。

到了第二年的4月,毛主席已经接近失明,只能依靠张玉凤为他读书,读报。

这一年,武汉的天气格外炎热,一向喜欢游泳的毛主席提出要到长江去游泳。

但是毛主席如今的状况,根本不适合游泳,而且毛主席游泳的地点是长江,他又坚持不带游泳圈,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一旦救护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在医护人员的极力劝说下,毛主席才将到长江游泳的计划改为在室内游泳池进行。

如何为毛主席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就成为党中央一件紧急且高度机密的重要任务。

为了给毛主席治病,中央政治局将所有国内白内障的专家召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其中就有唐由之。

这一次会诊地址是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305医院是专门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医院,他猜测病人身份应该不简单。

前来会诊的大夫都是各个科室的精英,内科专家、神经科专家、呼吸科专家。

其中光眼科专家就有来自同仁医院、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山医院的六七位专家。

唐由之刚踏进会议室,就发现这次会诊情况异常,除了汇集所有科室的专家外,看诊方式也很奇特。

以往在听过病人的病症后,就应该将患者带到医生面前,或者医生去见患者。

但是这一次的病人除了年纪和性别外,什么信息都不肯透露,似乎对患者的信息格外保密。

而且在报告病例的时候,除了眼科方面的病症,身体其他方面的状况都详细做了描述。

“患者有慢性肺心病,两年前曾经休克过,经常咳嗽,还出现失去吞咽反应的症状。

图|晚年的毛主席(左一)

在描述完情况后,领导就请各科专家进行讨论,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出来,然后针对这些情况,做出一个详细的治疗方案交给他们。

眼科大夫都一致认为,这位病患应该是得了老年性白内障,至于具体的情况,他们都希望能见一见病人。

不过这一要求被驳回了,只是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做出治疗方案,他负责往上面报。

因为他是有名的中西医专家,所以像这样的会诊,唐由之又参加了好几次,主要是讨论治疗方案。

每一次会诊结束后,都有人告诉他们,会诊的所有情况和内容都要绝对保密,不得向家人说半个字。

越是要求被保密,唐由之越肯定,患者一定是个身份和地位都不简单的人物。

以前也会有特殊病人,不告知身份,但是最后会让他们知道一个名字,但是这次不一样,一点能透露身份的信息都没。

所有眼科专家都觉得这样的情况,还是动手术最可行,基于病人年事已高,风险也会大上许多。

1975年2月,毛主席前往杭州休养,鉴于他的病情日渐加重,毛主席也意识到自己病情不能耽搁,这才批准了专家对他身体进行全面检查。

没过多久,中央从北京几家医院派出眼科、神经科的专家前往杭州。

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天,唐由之正在家里休息,中央警卫局派人到他家里,请他做好准备到外面执行任务。

至于出去几天,解放军同志没有明说,只是让他带上随身替换的衣服和洗漱用品。

载着唐由之的车辆很快到了南苑机场,由于此前他们询问过唐由之,做手术需不需要助手,他推荐了高培质,所以高培质早早等在这里。

高培质询问唐由之知不知道去哪里,唐由之摇了摇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一种感觉,这次去是要给毛主席看病。

在飞机旁边看到汪东兴后,他就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了,要知道汪东兴是毛主席的工作人员。

图|汪东兴

虽然不清楚要去哪里,但是唐由之根据太阳的方向和大地的景色能判断出来,飞机是在朝南边飞行。

降落的时候,他还依稀看到了雷峰塔的旧址,随行人员也告诉他们,今晚就在雷峰塔居住。

工作人员让唐由之他们今晚好好休息,准备明天给毛主席检查身体。

当猜测成为现实后,说不惊讶是假的,作为一名中国人,谁不敬佩毛主席呢?

尤其是有机会近距离接近毛主席,让他们如何不紧张?不激动?不亢奋?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由之他们坐车来到毛主席休息的地方,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当看到毛主席后,他不由得怀疑眼前的人究竟是不是伟大的领袖。

虽然唐由之在此之前并没有见过毛主席,但也在新闻上看到过毛主席的身影,印象中的他应该是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精神饱满、声音洪亮的。

纵然知道毛主席已经80多岁,也只是脸上饱经沧桑,但风采依旧才对。

他看到的毛主席面容憔悴,发型凌乱,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叠加补丁,眉眼之间呈现满满的疲惫感。

当张玉凤告诉毛主席,医生来看望他后,毛主席是想要站起来表示欢迎和感激的。

但是他的腿由于浮肿,很难用得上力气,每次起身前,都需要工作人员面对面站着,让毛主席将手放在工作人员的肩膀上,双手扶着他们才能站起来。

眼看毛主席如此艰难,几个医生都跑过去制止了毛主席的动作,向毛主席做了自我介绍以及要检查的事项。

看到如今的毛主席,唐由之的心里很难受。

虽然作为一个医生,他知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是他也希望毛主席的晚年能够少一些病痛,顺遂度过。

这一次做检查,规模较大,前前后后一共用了4天的时间。

除了进一步确认毛主席白内障的程度外,还发现毛主席患有不同程度的肺心病、冠心病、血液含氧量过低等情况。

唐由之他们觉得毛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很严重了,仅通过药物治疗,效果微乎其微,最好的方法还是动手术。

但是具体用西医还是中医的方法,唐由之还没有确定好,因为毛主席的身体有些复杂。

自从毛主席失明后,无论是毛主席自己还是党中央,采取的都是药物治疗,没有一个人敢在毛主席面前说手术的事情。

因为影响毛主席做手术的,还是他的肺心病,毛主席咳嗽很厉害,吞咽部位也失去了感觉,平时都是依靠张玉凤将手指伸到毛主席口腔,将痰抠出来。

一般的手术缝合需要五针,但若是毛主席咳嗽得厉害,缝合处容易裂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手术风险很大。

唐由之知道这一次给毛主席做手术的任务很可能会落在自己身上,因为所有医疗组里,只有他一人是中西医结合专家。

图|唐由之

他最擅长的中医金针拨障术可以在黑眼球和眼角中间切一个口,而且伤口很小,不需要缝针,也可以自己愈合。

做手术也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不像一般手术那么漫长,还能减少病人做手术的痛苦,术后恢复时间也短,更适合像毛主席这样年老体弱的患者。

当被问及有多少把握时,唐由之回答说:“85%”,其实他的把握远不止于此,但是谁也无法预料,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他只能保守回答。

当正式被委托成为毛主席的主刀医生时,一向镇定自若的唐由之竟然有些紧张,血压都升高了不少。

为了舒缓他的紧张,周总理特意委托他设计一整套的手术设备和器械。

因为毛主席专门强调过,不要进口的,只要中国自己产的。

毛主席坚信,中国产的医疗器械不输外国人,作为中国的领袖,治病就要用中国的东西。

虽然治疗方案确定下来了,主刀医生也确定了,但是想要为毛主席做手术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为了观察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和作息情况,他常常在毛主席吃饭的时候进去观察。

尽管毛主席视力不好,但是听力却十分敏锐,唐由之刚进去,毛主席就问:“是谁来了?”

张玉凤告诉毛主席,是唐由之医生,毛主席笑着说:“怎么,吃饭也要看吗?”

了解完毛主席的情况后,唐由之又面临了更大的难题,该如何说服毛主席接受手术?

艰难的说服工作

前文说过,毛主席最相信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太愿意相信医生的话,总觉得他们是在夸大其词。

而且毛主席知道医生一定会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了让他多休息,哪怕一分的病情,都会夸张到三分,三分的病更是说到五六分。

其实,毛主席还是放不下手头的工作,担心做手术会影响国家大事的处理。

虽然毛主席患上白内障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是从来没有影响过国家大事的处理。

起初是依靠老花眼镜,后来是依靠放大镜,再后来是张玉凤在旁边读报。

最主要的是,周总理的身体状态也不容乐观,毛主席也心疼周总理,不想将所有重担都压在他身上。

经过几次接触后,毛主席和唐由之渐渐熟悉了,唐由之也给毛主席讲解起老年白内障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和不同阶段的治疗方式。

甚至唐由之还用拳头打比方,一边在拳头上比划,一边打着比喻:“这里好比是眼球前面中央最外面的黑色眼珠,叫角膜,已经浑浊的晶体就在这里。
”唐由之用手指指着其中一个地方,又换了位置说道:“这里是进针的地方。

图|晚年的毛主席(右一)

毛主席就这样耐心听着唐由之讲解,感受唐由之在自己手上比喻的眼球结构,对这个陌生的领域有了形象的认识。

为了让毛主席从更多方面了解眼科相关知识,唐由之另辟蹊径,找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和治疗眼科疾病相关的诗。

并且将后两句诗和自己的针拨术结合在了一起,告诉毛主席,他的白内障无法依靠药物治疗,只能做手术。

毛主席听了后,自然理解诗中表达的意思,原来自己患上的白内障到了一定程度后就没办法医治了。

既然古代人都能使用金针治疗成功,重见天日,那么经过千年光阴的锻造,这种治疗方式想必越发精湛。

虽然唐由之讲解的时间很长,但是毛主席耐心听完了每一个字,并且没有拒绝的意思,他知道毛主席已经不再抗拒做手术了。

在手术前,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术前准备,他们每天都会给毛主席冲洗泪囊,滴眼药水。

一直到7月23日,手术前准备的最后一天,所有医疗小组都严阵以待,可是依然没有接到毛主席的任何命令。

医疗人员也很紧张,他们提议让唐由之去问问毛主席,这手术还做不做。

唐由之知道,一旦迈进毛主席的房间,无论得到什么回复,他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倘若毛主席说做,那么他将在世界性的伟人眼睛上动刀子,若是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倘若毛主席说不做,那么他将辜负周总理和百姓的嘱托,内心愧疚。

他陷入了两难之中,但是总要有人站出来承担,所以他平复了一下心情,轻轻走进毛主席的房间。

当他走到房间里的时候,毛主席还在床上侧躺着,人是清醒的,听着唐由之的脚步声,毛主席没有说话。

“主席,今天是术前准备的最后一天,您看这手术,还做不做?”

毛主席反问了一句:“你都做好一切准备了?”

“是的,主席。

“确保没有问题?”

“有的,昨天给您冲洗的时候,您头动了一下,我知道会有一些疼痛,因为麻醉没有弄好。

毛主席爽朗地笑了笑,大手一挥:“做吧。

手术室里,所有医疗人员都在无声地忙碌着手头的工作,没发出一点声响。

突然间“咣”地一声打破了安静,原来是冲洗眼睛的小水壶碎在了地上。

原来是一位工作人员因为太过紧张,碰掉了水壶。

其实说不紧张是假的,他们做手术的对象可是毛主席啊!

图|毛主席

为了平复他们的紧张,唐由之让大家不要慌张,将手术要用的器械都检查一遍。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22点,唐由之和张玉凤搀扶毛主席向临时手术室走过去。

周总理和邓小平都等在手术室外面,虽然所有的医疗方案都是周总理批准的,但他就是不放心。

毛主席为了放松心情,还特意让唐由之准备岳飞的《满江红》。

这是毛主席最喜欢的一首弹词,它充分表达了岳飞精忠报国和舍生取义的气概。

听着这语气高昂的弹词,毛主席紧张的心情也平复了不少,不过唐由之却不敢分神。

他一边做手术,一边告诉毛主席:“我要给您用一点生理盐水,可能会流到嘴里,有些咸,但都消过毒了,没问题。

毛主席此时高度配合,既不吭声也不动。

这时,唐由之的手术已经完成一半了,手术进行得很成功,没有出现一点意外。

当他通知毛主席手术完成的时候,毛主席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个手术果然非同凡响。

唐由之一脸轻松走出了手术室,周总理和邓小平看到他的表情后,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唐由之还没汇报,周总理就摆了摆手:“我都看见了,你如此沉着,说明手术很成功吧?”

手术当晚,唐由之一直守在毛主席房间外面,当听到毛主席醒来的动静后,他走进了房间。

毛主席问道:“是谁来了?”

张玉凤说道:“唐医生。

毛主席写了一首诗送给了唐由之,作为他给自己治疗的报酬。

倔强的患者和执拗的医生

手术后第二天,唐由之前去给毛主席换药,经过这段时间对毛主席的了解,他很清楚,一旦毛主席知道自己能看清东西,是不会允许他们用纱布包住眼睛的。

唐由之告诉毛主席:“三天后才可以拿掉纱布。

结果毛主席和唐由之的计算方式不一样,还不到两天就催促唐由之给他拿掉纱布。

唐由之知道一旦毛主席发现左眼能看清后,说什么都不肯包裹纱布,所以他叮嘱医护人员不要给毛主席拿正常的镜片。

在拆掉纱布后,还是有粗心大意的医护人员拿出正常的镜片给毛主席,让毛主席知道视力恢复了。

果然毛主席拒绝包裹纱布,任凭他们怎么说,都不配合,甚至做出了请医护人员出去的动作。

张玉凤知道毛主席已经很不耐烦了,用眼神告诉唐由之,让他先离开,等主席心情平复后再说。

虽然领会了张玉凤的意思,但是唐由之坚持不肯离开,张玉凤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毛主席看着他,很不耐烦,催促他赶快离开。

此时的他还沉浸在刚刚恢复视线的喜悦中,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纱布再将他的视力遮住。

“你就非要将我的眼睛包上才肯离开吗?”毛主席的语气已经相当不客气了。

“主席,治疗的事情,您得听我的。

一边是倔强的病患,一边是执拗的医生,双方都各持己见,最终两人各退一步,唐由之给毛主席戴上了特制的眼镜。

这副眼镜既可以保护毛主席的眼睛,又不影响他视物,手也触碰不到,一举两得。

但是恢复后的毛主席立刻投入了工作,4个小时后,眼睛向他提出了抗议。

唐由之只能用纱布包上毛主席眼睛,再包三天。

毛主席沉默了许久,才不得不说:“你赢了。

图|毛主席

“毛主席,赢的是您。

“这个手术是按照您提出来的方针进行的啊!”毛主席这才笑了笑。

虽然唐由之成功给毛主席做了左眼的手术,却没能够让毛主席双眼都重见光明。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这个遗憾也成为了唐由之一生的心病。

毛主席去世后,他时常拿出毛主席送自己的那首诗观赏,仿佛毛主席依然健在一样。

看的次数越多,心里对毛主席的敬佩感也油然而生,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成为毛主席的“光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