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庐山会议,抗美援朝后勤司令员洪学智,说了什么话被罢官了?

2024-10-10 11:04:02

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名将不少,洪学智也算是其中一位。
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跟随黄克诚一起,率领新四军第三师挺进东北,为解放战争做准备。
在东北民主联军中,洪学智担任第六纵队司令员一职,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主力纵队的军事指挥官。

洪学智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夏、秋、冬季三次攻势作战等战役,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
在秋季攻势中,洪学智率部与友军配合,歼灭了敌人精锐部队新五军,军长陈林达被俘虏,又在新立屯打了一场大胜仗,此战给老蒋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陈诚等东北高级将官被他严厉批评。

平津战役时,洪学智率军截断了平津之敌的联系,封堵了北平之敌海上逃跑的路线,率军攻克天津城。
平津之战后,洪学智担任43军军长,不久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15兵团第一副司令员,率部解放南方城市。
15兵团司令员是邓华,洪学智与他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是亲密无间的搭档。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功臣‍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夕,在四野首长林总的建议下,主席将13兵团的司令员黄永胜换下,让15兵团司令员邓华接替他的职务。
邓华受到林总、主席重用,成为入朝作战主力13兵团司令员兼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

邓华被军委委以重任,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洪学智,请他与自己一起共赴东北,为抗美援朝效力。
此时,中央军委已经任命彭老总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洪学智二人是副司令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学智是由彭老总亲自选定的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负责志愿军的后勤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最大的困难在于后勤补给问题,前线作战方面我军丝毫不逊色于美军,劣势方面在于我军后勤补给以及武器方面。
为了确保前线将士的弹药武器、粮食,衣服充足,洪学智可以说做了最大的努力,想尽了一切办法。

洪学智的后勤工作虽然没有杀敌的功劳,却是志愿军最大的需求和保障,没有他在后勤部作出如此出色的成绩,我军在前线战场上很难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作为幕后工作者,洪学智在默默服务、付出。

彭老总从朝鲜回国后,经常在公开场合下多次表示:

彭老总说的两个“麻子”,一个是洪学智,一个是高岗,两人在抗美援朝时期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军的高级将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洪学智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出色表现,上级任命他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担任部长。

仗义执言被罢官‍

抗美援朝回国后,洪学智,邓华等高级将领在战场上得到了锻炼,受到了组织的重用。
原本一切都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可1959年的庐山会议,中断了洪学智的军旅生涯,被迫前往吉林省当个农业机械厅的厅长,进行劳动改造。

在庐山会议上,彭老总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指出在大跃进时期的一些错误现象,结果遭到了错误解读,他本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被撤销国防部部长一职,被错误定性。
彭老总受到错误批判,与他感情不错的高级将领也难以勤勉,其中就包括黄克诚,洪学智,邓华等人。

前面说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彭老总、洪学智、邓华三人合作得非常出色,产生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一段时间接触下来,邓华和洪学智都佩服彭老总的为人,对他尽职尽责的态度十分敬佩。

庐山会议召开时,洪学智还在西藏工作,未能第一时间赶来。
大会进行到第二阶段,因为要公开批判彭老总,洪学智因为与彭老总关系不错,被组织邀请来参加第二阶段的会议。
到了庐山,工作人员先按照规定,给他看了彭老总的那封“万言书”,并且听了上级的一段讲话录音,内容是批判彭老总的。

对于彭老总的那封信,洪学智的态度也很明确,他认为:

的确,洪学智从西藏一路赶来,的确看到了大跃进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与彭老总的信中所描述的类似,内容大致真实,只不过言语偏激了一些。
一次,大会上批判彭老总曾出访东欧,“里通外敌”,听到这些,洪学智不免有些愤怒,他站起来为彭老总解释道:彭德怀出访东欧是中央批准的,他又不会说外语,会谈都有翻译在旁边,他怎么能里通外国呢?

结语

洪学智说的话都是实事求是的,彭老总的确不存在什么“里通外敌”,可大会风气早已经不正了,像洪学智那样敢于说实话,讲道理的高级将领为数不多,大会被一部分人所掌控。

很快,洪学智就被撤销了职务,下放到了农场改造,并且要求写检讨。
在基层,洪学智待了17年之久,在特殊时期,还遭到了开会批斗的折磨,逼他说出彭老总的问题。
即便如此,洪学智一身正气,坚决不造谣,坚持自己在庐山会议时期的观点,因此受了不少皮肉之苦。

好在1977年局势好转,洪学智得到了平反。
可惜的是,自从1959年彭老总与洪学智的一次见面后,此生二人再也没有见面。
彭老总于1974年逝世,生前未能平反,这是一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