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粟司令遭彭总批判,59年彭总在庐山被批,粟司令是如何做的?

2024-10-22 08:10:01

开国将帅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铁骨铮铮的好汉,在革命时期,他们经历了重重艰险,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后,曾经驰骋沙场的将军们,有的转到了地方工作,有的留在军队任职,大家各司其职,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粟司令之所以会突遭滑铁卢,主要是因为他与聂帅以及彭总在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误会没解开。
聂帅代理总参谋长期间与粟司令在工作中存在一些误会,为此聂帅被主席批评过,而粟司令受到了主席的表扬。

粟司令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与彭总在工作中存在一些职权问题的冲突,彭总认为他“擅自调动军队”,“做事独断专横”,有“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在得到上级的允许下,彭总召开大会,对粟司令进行了批判。

平心而论,粟司令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在小事方面的确存在一些让人觉得“越权”的感觉,主席也因此表达过不满(如访问苏联时期,粟司令向苏军总参谋长要文件),可这些都算小事情,没有造成实际性的影响,粟司令不应该为此受到这么严厉的处罚。
1958年粟司令的许多“罪名”明显过重了,受了很大的委屈。

坚持自我,不带情绪做事‍

自1958年粟司令被撤销总参谋长一职后,第二年,在庐山会议上,彭总写了“万言书”,指出了“大跃进”运动的一些弊端,在大会上受到了比粟司令还要严厉地批判。
当时许多高级将领为了证明“清白”,选择攻击彭总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彭总在庐山会议落难后,有人找到了粟司令,希望他能够批判彭总,为自己当年的“罪名”申冤。
按照正常逻辑,粟司令在当年的确受到了冤枉,可以通过批判彭老总来为自己申冤,而且说不定还能受到中央的重用。

大会期间,有些别有用心之人找到了粟司令,希望他出面批判一些彭总,这样对他有好处。
粟司令当时虽然已经不是总参谋长了,但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即便已经离开了一线部队,只要他说句话,其作用自然远比一般将领说的要有权威性。

粟司令当时的态度很明确,他不会出席大会讲话,不会利用抨击彭总来给自己正名,这种事情做不出来。
从粟司令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中,他讲到了当年的一些事情,明确拒绝利用风向为自己正名。
即便粟司令很想恢复自己的名誉,但是他相信党,相信国家,事情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粟司令选择不乘人之危给自己正名,放弃了这个大好机会,使自己继续被冤枉,这样的气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那些希望通过粟司令对彭总批判,来达到目的的人得知这一想法后非常失望,无奈地离开了。

特殊时期,粟司令拥有极高的“政治眼光”,有人说他不懂政治,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否则他怎么能在那个特殊时期没有受到波及,依旧有一定的实权呢?尽管58年的粟司令被撤销了总参谋长一职,两年后,主席恢复了他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资格,说明上层领导对粟司令的人品还是非常认可的。

尽管粟司令在58年后离开了一线军队,但是他个人自由没有受到明显的限制,能够正常工作。
七十年代,粟裕曾经率领代表团来到刚果访问,途经法国考察了二战著名战场——诺曼底。
粟司令擅长军事,对各国的大战非常有兴趣,能考察诺曼底,对他来说也是一大爱好。

结语

彭总和粟司令都是正直之人,二人均以国事为重,即便存在什么误会和矛盾,那也是工作上的事情,私下没有过节。
晚年,彭总对58年发生的事情非常后悔,他托付自己的侄子给萧克等人道歉,勇于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

粟司令让人敬佩的不只是军事才能,他坚持自我,不带情绪做事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敬重。
在特殊时期,粟司令宁可继续蒙受冤屈,不肯利用风向给自己申冤,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