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卫立煌回国,8位元帅设宴邀请却闷闷不乐,陈毅一句话点醒他

2024-11-11 16:10:01

1948年,卫立煌奉蒋介石之命,接替陈诚出任东北军政最高长官。
当时国民党在东北的势力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派卫立煌这样的名将也难挽败局。

在东北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卫立煌损兵折将,范汉杰被俘,郑洞国投降,曾泽生起义,在东北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蒋介石生怕卫立煌被俘或者起义,影响士气,派飞机将他从沈阳接到南京。
不久,卫立煌为东北战事失利负责,被蒋介石撤职查办,并将他软禁起来。
卫立煌深知蒋介石睚眦必报的性格,恐遭他暗害,在李宗仁等人的帮助下,成功逃到香港。

在香港,卫立煌过得并不如意,想回大陆发展,又担心被算旧账,一时难以决定。
周总理亲笔致信卫立煌,欢迎他回大陆,这才打消了他的顾虑。

1955年3月,卫立煌回国,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不久,朱德、彭德怀、陈毅等八位元帅设宴款待卫立煌,为其接风洗尘,如此高的规格,可见对他的重视。

席间,卫立煌的心思不在喝酒上,因为一件事闷闷不乐,陈毅看出了他的心思,一句话点醒了卫立煌。

八路军的好朋友

卫立煌曾是孙中山身边的警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军事指挥能力出众,立下赫赫战功。

早年蒋介石“围剿”红军,卫立煌是他麾下的一员骁将,曾率军占领了鄂豫皖边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

1933年11月,李济深、蔡廷锴、等人领导的第十九路军高举反蒋抗日大旗,与红军签订停战协定。
蒋介石派卫立煌、张治中、蒋鼎文三路大军出击,卫立煌一路进展神速,迅速击败第十九路军,赢得这场内战,获得蒋介石厚赏,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卫立煌重新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从心里认可这支为国为民的正义之师。
尤其是1938年4月,卫立煌的延安之行,成了他思想改变的关键。

八路军缺弹药补给,卫立煌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名义,拨给八路军大批军用物资,给予了我党有力支持。
一时间,卫立煌成了八路军的好朋友,双方走得很近,引起了蒋介石的猜忌和怀疑,不久解除了他的兵权。

内战爆发后,卫立煌不愿意卷入其中,以出国考察的名义在国外逗留不回。
1947年,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上屡屡失利,蒋介石身边无将可调,这才想起了在法国的卫立煌,催促他回国出任东北“剿总”司令官。

卫立煌本不愿赴任,在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下,只能走马上任,接替指挥不力的陈诚。
走马上任前,卫立煌特意请假赴合肥看望年满八十岁的老母,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架势。

由于卫立煌出任国民党东北军政最高长官,站在了人民军队的对立面,1949年1月,《人民日报》对外发表的国民党头等战犯名单中,就有卫立煌的名字,他成了“战犯”。

陈毅解开卫立煌心结

1949年初,我党对外发表了国民党头等战犯名单,对卫立煌来说并不算坏事,他因此可以洗清“通共”嫌疑,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不至于被暗害。

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卫立煌深知他的心狠手辣,成功出逃隐居香港。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曾多次邀请卫立煌赴台,均遭到拒绝。

有人不解,问卫立煌:你是中共名单上的“战犯”,蒋介石诚意相邀,为何不去台湾呢?

对此,卫立煌态度明确:“我是中国人,将来一定会回到新中国,再等等看吧!”

卫立煌并没有“战犯”的身份对我党的统战政策失去信心,在周总理等人的诚心相邀下,于1955年3月带着家人回到大陆,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回国不久,朱德、彭德怀等八位元帅设宴邀请卫立煌,为他接风洗尘。
抗战时期,卫立煌与八路军高级将领友好来往,慷慨资助,这份恩情,朱德等人一直铭记于心。

席间,卫立煌的心思并不在喝酒上,他想起了一件往事,内心闷闷不乐。
原来,卫立煌担心自己还是“战犯”的身份,对他日后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陈毅拿起酒杯,走到卫立煌的跟前,笑着说:俊如(卫立煌),这么想就见外了,如果我们不把你列入战犯名单,以老蒋的秉性,会轻易放过你?

卫立煌是明白人,陈毅的这番话点醒了他,原来列入战犯名单是保护他。
从此,卫立煌彻底放下包袱,为新中国的发展献计献策,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

1958年5月,卫立煌身体突然不适,经检查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
住院治疗期间,周总理、朱德等人非常关心,先后多次前来来往。
遗憾的是,1960年初卫立煌病情迅速恶化,于1月17日病逝,享年63岁。

卫立煌是抗日名将,八路军的好朋友,为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值得后人尊重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