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全军大授衔,彭老总很多事亲力亲为,为何会被部分人误解?
俗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军人对自己的荣誉是十分看重的,毕竟这代表了他们的能力。
1955年全军大授衔,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仪式,那些曾经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们十分重视此次授衔仪式。
55年大授衔整体上是相对公平的,在如此繁杂的评衔工作中,做得已经是足够出色了。
当时负责参与评先工作的主要人物是彭老总和罗帅,一位是负责当时的军委日常工作,一位是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彭老总在军中的地位非常高,长期担任我军副司令一职,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彭老总更是临危受命,指挥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打了五次战役,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到三八线附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952年,从朝鲜回国的彭老总接替周总理主持了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担任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部长,军队授衔的相关工作自然也在他的职责范围内。
全军评衔期间,彭老总自身充满了矛盾,他有许多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亲力亲为做了许多事。
众所周知,彭老总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他穷苦出身,立志要为百姓寻找一条出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军步步高升的彭总毅然决定组织参加了平江起义,选择了一条拯救万民的凶险之路。
大授衔期间,彭老总并不认为自己有资格授元帅,也十分反感下属称呼他为元帅,在公开场合下,他能不穿元帅服就不穿元帅服。
大授衔期间,一方面彭总从军队建设考虑,向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了军队要实施正规化和现代化。
当时要想实现军队的现代化,学习已经现代化的苏联军队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自然需要对全军进行授衔,体现军人的荣誉感,与国际现代化军队管理接轨。
另一方面,彭总对实施军衔制度后表示很担心,因为上下级关系明确后,容易影响官兵和军民的关系。
众所周知,我军向来是强调官兵平等一致,军衔制度的实施从某种程度来说,官兵之间存在明显的上下级关系。
总的来说,彭老总对于是否实施军衔制度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军队尽快进行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对实施军衔后的情况会有一些担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彭老总考虑问题全面,未雨绸缪,有一定的远见。
值得一提的是,彭老总对自己的“元帅军衔”是不感冒的,他觉得自己够不上,评个将军就可以了。
可彭总又觉得如果自己不授元帅,别的高级将领军衔自然也就不好评了。
因为彭老总在军中的资历很深,战功赫赫,全军上下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
全军大授衔发生在1955年,当时彭老总位高权重,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是国防部的部长。
授衔过程中,彭老总本着负责的态度,亲自找了许多老总谈话,询问了他们的意见。
彭老总之所以这么做,主要原因自然与授衔的具体工作有关。
因为元帅和大将军衔是中央书记处通过讨论决定的,而上将以下军衔是通过国防部和总干部共同商讨决定的。
彭老总虽然长期在军中担任统帅,但全军一千多名高级将领中,他并非全部熟悉,甚至有些都没说过话。
解放战争期间,彭总是一野的军事主官,二野、三野和四野的情况不太清楚甚至不了解自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在评定上将军衔名单中,彭老总非常重视,他主动与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的主官进行商讨决定,到底哪些人能够评上将,哪些人只能评中将或者少将,彭老总主持并且参与其中,工作态度非常认真,重视每个军人所获得的荣誉。
授衔工作并不好干,尤其还是全军大授衔,涉及的问题很多,自然不能让全部的人满意。
有些高级将领觉得自己军衔太低,有一些意见。
有些高级将领觉得自己所授军衔有点高,希望能够降级。
发生这样的事情,彭老总只要有时间,他会亲自找当事人谈心,做一些交流沟通工作。
如原本拟定授上将的徐立清觉得自己授衔高了,多次主动要求降低军衔,他曾经是彭总麾下的将领。
1952年评级的时候,徐立清是正兵团级,这个资历很高,授上将没有什么问题。
徐立清本人高风亮节,他多次请求组织能够给自己降级,表示自己授中将足够了。
彭老总见老部下徐立清这么坚持,多次主动找他谈心,最终,彭总和组织考虑到徐立清当时是总干部部的副部长,为了避嫌,同意了他降低自己军衔的请求。
大授衔期间,彭老总从全局考虑,做了一项决定,让大多数女军人失去了授衔的机会。
当时,许多女军人对彭老总应该是充满误会的,甚至会“恨”我们的彭大将军。
出于历史的局限性,1955年女军人授衔的问题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当时因为我军学习苏联方面的授衔经验,对大批的女军人采取了转业复员处理,让她们离开了奋斗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军队。
当时女军人数量很庞大,有十几万之多,她们大部分被迫转业,为此,由彭老总主持的国防部甚至出台了强制性文件。
实际上,不管当时国防部有没有关于女兵转业的文件,就参考苏联的授衔制度来说,女兵能授衔的也寥寥无几。
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因为无法参与授衔,女兵们不能将全部的问题归结到彭总的身上,这件事老总的确有被误会的成分。
大授衔期间,十多万女军人多数被转业,参与授衔的人大约仅剩余四千余人,仅李贞一人授将衔,这确实是亏待了女兵。
在战争年代,在前线的女兵同样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她们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