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央有4位大人辞去重要职务,他们分别是谁?有何隐情?

2024-10-29 00:10:01

1976年9月,毛主席病逝后,国家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人的支持下,华国锋拨乱反正,稳住了全局。

此后,在华国锋的领导下,新中国进入了一个平稳的过渡期。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后,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提倡实事求是,有效地抵制了“两个凡是”的影响,得到了广大群众干部的拥护。

到了1980年,正是国家改革开放关键时期,期间,组织高层人事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有4位大人物辞去了重要职务,他们分别是谁?有何隐情?

毛主席晚年,汪东兴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负责保护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警卫和服务保障工作。

汪东兴忠于党和毛主席,工作能力突出,毛主席很看好他。
1955年,汪东兴被授予少将军衔,虽然一众开国中将、上将相比,汪东兴的资历并不出众,可他后期发展非常好,成为少有的正国级干部。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汪东兴: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汪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

建国后,毛主席外出视察期间,警卫工作大多数由汪东兴安排。
在特殊时期,毛主席也曾多次保护过汪东兴,使他不受太大的波及,能够正常工作。

毛主席病逝后,汪东兴坚定地站在华国锋的一面,为拨乱反正做出巨大贡献。
1977年8月,汪东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要职,成为正国级干部。

三年后,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汪东兴辞去了重要职务,退出领导岗位,于2015年病逝,享年100岁。

陈锡联是开国上将,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是红军的高级将领了。
陈锡联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有“小钢炮”之称。

抗日、解放战争期间,陈锡联指挥部队作战有勇有谋,打了许多漂亮仗。
全面抗战初期,陈锡联率部奇袭了日军机场,炸毁日军飞机24架,有力配合了国军主力正面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被委以重任,担任炮兵司令员,为我国炮兵的发展和建设起到领导作用。

七十年代,中央调陈锡联到北京工作,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此后,毛主席越发信任陈锡联,常常委以重任,任命他为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那时,陈锡联手握大权,一度主持了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1980年1月,陈锡联辞去重要职务,退居二线,享受退休生活,于1999年6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陈永贵的身份比较特殊,农民出身,从一名基层干部,被提拔为副总理,他是农民的骄傲。
陈永贵担任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期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他勤劳肯干,认真负责,带领大寨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全国的劳动模范,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

1975年,陈永贵调到中央工作,担任副总理,主管农业工作。
成为高级干部后,陈永贵不忘初心,仍然保持农民身份,身穿对襟扣的中式农民 装,戴着一条白毛巾,不拿工资,不把户口迁到北京,保持农民本色。

1980年9月,陈永贵辞去了重要职务,退居二线后,发挥余热,在北京东郊农场任顾问。
1986年3月,陈永贵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纪登奎是毛主席非常看好的年轻干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许昌担任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1951年春,毛主席视察许昌,第一次见到纪登奎,对他的印象特别好。

纪登奎是一个实事求是,敢说实话的干部,毛主席问了许多问题,他都能如实回答。
渐渐地,毛主席对纪登奎有了较深的了解,以“老朋友”相称。

1969年6月,在毛主席的提携下,纪登奎进入中央工作,从此平步青云,由原来的地方官升为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一度把纪登奎列为接班人培养对象,可见他当时多么受器重。
纪登奎不辜负期望,对党和毛主席始终保持绝对的忠心。
1980年,纪登奎辞去重要职务,八年后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

1980年,组织高层领导中,纪登奎、陈锡联、陈永贵、汪东兴辞去重要职务,退居二线了。
4位大人物辞职,一方面是大势所趋,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另一方面是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为稳定国家发展为重,做出的个人牺牲。

4位大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毛主席提拔起来的,都忠于党和毛主席,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