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毅病逝,悼词出现“有功有过”4字,毛主席审阅后提笔划掉
1972年1月6日,开国元帅陈毅病逝,准备葬礼期间,警卫员拿着陈毅的悼词来给毛主席审阅。
毛主席看过后,拿笔划掉了“有功有过”四个字,然后评语:功过自然不必在追悼会上评述。
陈毅是我们熟知的十大元帅之一,为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又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陈毅元帅的“功”和“过”是怎么来的呢?
说起陈毅对人民和国家的贡献,自然是不能抹灭的。
1927年,陈毅参加的湘南起义,后又和朱德一起上了井冈山,认识了毛主席。
陈毅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的毛主席,听到毛主席的一些言论,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1934年红军长征时,陈毅负责留在南方和敌人打游击,当时由于脱离了大部队,势单力薄,陈毅的日子非常困难。
可就在这艰苦的条件下,陈毅硬是带着游击队杀出了一条血路,建立了南方根据地,让我党在南方有了落脚之地。
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新四军成立,陈毅先后担任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司令员等要职,指挥部队与日伪军作战,战功赫赫。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与粟裕配合默契。
粟裕指挥部队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74师,离不开陈毅在背后的支持,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中国解放之后,陈毅迎难而上,担任当时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上海市的市长。
陈毅上任后,整顿上海经济秩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大力打压不法商人囤积货品、哄抬物价的行为,使上海的经济趋于稳定。
当时有经济学家指出陈毅做法“快、狠、准”,说要是换个人来指挥,上海的经济都不能这么快恢复。
上海稳定之后,外交部需要人手,陈毅又被调往外交部担任外交副部长,协助周总理,真是哪里需要哪里搬。
1966年,文革期间,由于别有用心之人的抹黑,扒出陈毅和毛主席的陈年旧事。
早在1929年,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由于朱老总和毛主席在军事上意见相左,陈毅更容易接受朱德的观点,反对过毛主席的提议。
争吵严重时,陈毅一度接替过毛主席的职务,与朱德搭档领导队伍。
几经受挫之后,朱老总和毛主席发现,毛主席的看法确实有远见,两人又将主席请回来,继续指挥工作。
这本是军事上的一场正常的交流,在当时并无不妥,却被江青等人抹黑、添油加醋的传播,一度将陈毅的行为定位“大过”。
毛主席很清楚,对江青等人的行为并不予以太大支持,多次维护陈毅。
1972年,陈毅因结肠癌去世,追悼会定在八宝山举行。
追悼会那天,毛主席忽然要调车去参加陈毅的葬礼,陈毅夫人张茜看见主席连睡衣都没换就匆匆赶来,瞬间湿了眼眶。
追悼会现场,毛主席流着泪,沉痛地说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陈毅的“功”是数不清的,而“过”不过是有些人的恶意抹黑,就像毛主席说的,是非自有公论,功过自有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