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工资,真的不能再降了

2024-12-20 00:10:01

导语

医护人员是个宝,不是卸磨杀的驴。
还有1天,2023年就要翻篇了。
回望过去的一年,医护人员由荣誉高峰,跌到舆论低谷。
医护人员的收入,随着医疗反腐,被摆到台前桌面。
大众印象,医生收入高,实际上,高不高,只有医护人员自己知道。
付出与收入成不成正比,也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医护人员薪酬结构比较细化和复杂,实行绩效工资制,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缴费、绩效工资、其他收入等。
薪酬大部分来源于医疗服务收费,薪酬的高低与专业、职称、学历相关。
绩效工资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但可导致了诊疗过程的趋利性,出现不合理的医疗行为。
这一锅,一直由一线医生在背。
据最近的新浪对中国医护薪资调查报告显示,医生的收入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三年新冠疫情结束之后,半数医生工资减少,其中8%的医生收入减半。
仅有11%的医生增加了工资。
而根据一些医疗媒体和医疗自媒体爆料,很多医生自爆收入和往年比下降了30%,有65%的人在一些投票调查中,表示自己降薪了。
对于医生来说,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高昂的教育成本和不成正比的薪酬,导致一些医生们转身投向其他行业。
但这毕竟只是极少数。
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你嫌待遇低,你走,你走之后,照样有无数人想上干。
现实中哪家医院,是因为缺医生难以运行的? 难以运行的从来不是缺医生,而是缺病人。
这就是现实,残酷而血淋淋。
你可以说医院缺有经验有技术的优质医生,但没有医院缺医生。
一个主治带几个刚毕业的,科室一样能运转。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医院属性决定的。
医院,表面上看到和台面上要求的,是大家追求整个医院的集体利益最大化。
但事实上,有这样的医院么?没有。
医院,是由一个个独立科室组成的。
这种组成,看起来整齐划一,实际上是松散的综合体。
科室之间是平级的,相互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各干各的事,互不钳制。
各个科室,在追求医院整体利益的同时,更多时候,是在追求自己科室的利益。
而这些科室又是由一个个小组、一个个具体的医务人员组成的。
小组与小组之间,人与人之间,又是松散的综合体。
在考虑各自科室的利益之前,更多考虑的是自己个人的利益。
当事实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就讲事实;当规则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就讲规则;当事实和规则,都对他不利的时候,他就掀桌子。
谁都不会,长期背叛自己的利益。
这,才是真相! 你看清了这一点,你才会明白,医院降薪虽然不合理,但也是情理之中。
因为,一盘散沙,是聚不成高塔的。
所以,你发现没有,医院降薪普遍在发生,但是并没有哪家医院因为缺医生关停。
并且,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在降,甚至有部分医院,还在大幅度的涨薪。
这才是事实逻辑与真相。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患者接待量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所医院,各个科室的患者接待量也各不相同。
这就注定了不论是医护,他们拿到的薪酬,参差不齐,甚至相差甚远。
但是,在战略层面来看,我们一点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收入水平,至少不能再降薪了! 因为,健康,是最大的民生。
需要医护人员托底。
疫情三年,如果没有全体中国医护人员,几乎是集体“自杀式”的付出,我们国家就没有办法取得创造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也没办法保护那么多人的生命,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价。
‍‍‍‍‍‍‍‍‍‍‍ 这一点,无论是谁,无论过去多长时间,也不能否认。
还有人记得张静静吗?她的孩子,到现在还以为妈妈出差在湖北没回来。
过去三年,医护都在不断透支。
今年以来不停的各种病毒潮,依然是靠医护人员挡下去的。
‍‍很多地方的儿科医生,累得什么样,大家自己刷刷短视频。
但是,仅仅疫情才一年过后,整个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却不升反降,而且不少地方的医院先后出现问题,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
医疗反腐没有任何问题,大力拥护,但普通医生不能受到“株连”。
医护人员是个宝,不是卸磨杀的驴。
‍‍‍‍‍‍‍‍ 新冠时期,知道美国给医护开什么价格的工资吗?但即便是天价,还没有人去,而我们的医护人员,有讲过一分钱的条件吗?逆行之时,有过讨价还价吗? 所以,我们应该多一些战略眼光,多一些人文关怀,善待医生。
因为,万一哪天又到了关键时刻,真正能顶上去的,还是指望他们。
有些话,在这里不便过于过度展开说,但大家心里得有数。
当初俞敏洪免掉东方小孙的CEO,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是刘备摔阿斗? 肯定不是斩马谡。
免掉小孙只是一场摔阿斗的大型真人秀: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慍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 对此,老罗有句话说的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前提是,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