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种病越来越多?
前几天夜班,多巴胺连续遇见好几个年轻病人,虽然有其它症状,但看起来就明显存在心理精神问题,甚至有一位看着就要高度考虑精神分裂症了。
在接诊这些患者时必须要打起一万份小心来,不仅是这些患者看起来都是条理清楚、逻辑缜密、口若悬河,也不仅因为是这些患者都是症状多样、病史复杂,焦虑异常,更是因为这些患者都是要求较高、喜欢认死理,必须要搞明白道理,必须要有明确结果。
其实,这么多年来,有一点让多巴胺有些困惑。
很多人,包括多巴胺在内,小时候都是缺衣少食,稍大一点父母外出打工,做了留守儿童,也时常被人欺负。
物质上不富裕,精神上也匮乏。
最起码也是无人保护,无人引路,一切全凭自己。
虽然那个时候很艰苦,但也并没有觉得痛苦,更没有觉得有什么心理负担。
懂事的孩子知道要努力学习走出去,混沌的孩子混混日子初中就出去打工了。
并没有看见或听见谁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
即使是后来面临升学、婚姻、购房、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大家也都是咬牙坚持,最多偶尔失眠,也并未曾见到多少身边亲戚、朋友、同事出现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
可是,你再看看现在呢?
大家基本上都是不缺吃喝,条件好的地方还会有更多的物质满足。
孩子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基本上都是长时间带在自己身边,恨不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有着很多的资源,也不缺大人引导。
可是,为什么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孩子却很多呢?
不仅是孩子,成年人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也有很多。
被确诊的有很多,没有确诊不愿去看病的人也有很多。
有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多巴胺觉得很有道理,那就是:“活跃在网络上的大V们基本上或轻或重患有一点精神心理疾病。
”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是因为多巴胺以前圈子太小了,还是因为现在在急诊医生这个岗位上有机会见到更多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
不过有一个朋友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他说:“心理疾病的躯体化,以前都这样流向了各个科室……现在是在一开头就知道是心理问题,就被截住了!”
还有一点,多巴胺觉得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那就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甚至还在认为只有“精神病”才会去精神心理科看病,甚至如果医生提到要去精神心理科看看的话,病人和家属就会翻脸,认为自己侮辱了自己。
今天多巴胺休息,一大早就带着孩子去公园游玩了。
公园不要门票,人也很多,甚至有些摩肩擦踵了,这在疫情期间简直不能想象的。
站在小山坡上,多巴胺看见了梅花,感受到了似剪刀一般的二月春风。
说实话,虽然依旧有些凉意,但感觉起来还是很不错的,略带芬芳,让人清醒。
公园不大,但也算有山有水。
山是一个小山坡,水是一方小水库。
人们来来往往,谈着家长里短。
孩子们在游戏,多巴胺拿着手机拍了一些照片,感受了一下这大好河山。
很多人都是有备而来,不是帐篷就是小推车。
不像临时起意的多巴胺,只带着手机和孩子就出门了。
看来多巴胺应该增添一些出游的设备了,毕竟没有了行程码,也不查核酸了,更没有医务人员不准离市的要求了。
人啊,还是应该多出去走走。
毕竟这三年里,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