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规培医生自杀!家长:事发前一天,因值班问题被谈话…

2024-12-11 00:10:01
3月2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培生小吉的母亲告诉大皖记者,称其孩子2月2日在租住房内,烧炭自杀身亡。
小吉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读的中医学,学制是“5+3”本硕连读的,本来明年就可以毕业了,想继续升博,对未来也规划得清楚明朗。
到底是遇到什么事过不去要轻生呢?小吉父母想不明白。
不过,小吉母亲称,事发前一天下午,孩子曾因为“卖班”被医院教学处喊去谈话,“ 所谓“卖班”,即花钱请其他人代班。
小吉正是在1月30日花钱,请别人代值了当天的晚班。
校方称,当时只是一个简单的警告,告诉他不允许“卖班”,让他第二天写一个情况说明。
而根据监控视频时间和美团购买木炭的时间确认,小吉2月1日下午,还没走出医院时,就已经网购下单了一套木炭。
这是大皖新闻的报道。
大皖新闻是安徽日报的官媒,信息源应该可靠。
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只是对死者至亲来说,往事并没随风飘逝。
这段时间的几件事情,让我想起了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的一部小说《白色巨塔》,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你看那通天的巨塔,每时每刻都有人往下跳,小时候不懂,以为那是雪花。

科学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现今的寺院里,香火反而越来越旺盛。
将两件事放一起,是不是感觉太神奇,让人有些想不明白? 亦由此可见,至少说明了三点问题: 1、科学不解决精神层面问题; 2、目前国人普遍需要一个“大他者”进行精神抚慰; 3、科学进步和宗教发展之间非零和博弈。
很多时候,没有问题的状态,其实是有问题的。
职场上,管理者觉得没有问题,可能因为他已经丧失对一线的嗅觉和对未知的尊重;职工表示没有问题,可能不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偷偷在躺平;家庭中,丈夫眼里的没有问题,可能不过来自于他长久以来对很多事情的习惯性忽视;妻子表现出来的没有问题,可能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压抑了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所有和平表象下的欣欣向荣,是不是其实隐藏着暗流涌动?如果有,爆发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因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看到问题的存在。
但是,我们要明白,杀人的是人,不是刀。
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不要沉浸在悲观的信息里,悲观的信息可能全都正确,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激励你,不能让你变得更成功。
所以才会有人说,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那你要正确,有啥用?不要陷入正确而无用的陷阱,更不要陷入身边既是世界的陷阱。
很多人表面上说的是想“赢”。
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想要“爽”。

可惜赢和爽往往冲突,你最多只能要一个。
好好想清楚你到底要什么,到底愿意放弃什么,生活中很多事情不过就是选择而已。
想通了再去做,拿到最想要的,其他的无所谓了。
批评者,本身并不能改变世界,也不能改变自己。
除了骂几句,过过嘴瘾,啥也没改变。
人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悔棋。
你走的路,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你含着泪也得走下去,你打碎牙,也得咽下去。
这是一条基本的规则。
意义就在于选择本身。
带着好奇,带着憧憬,带着年轻时代的荷尔蒙。
在这样的路口上左奔右突。
原则却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你怎么选择,就怎么走,不能回头。
规培,是国家的医学制度。
无论怎样,个人用情绪阻挡大趋势,这是螳臂挡车,没有任何意义。
说到底,我们大部分人不过是《漫长的季节》里的王师傅。
热爱的行业很重要,激情初心也很重要,但好好的活下去,更重要。
我觉得达叔有段话,对大家或许有启发。
他说,为什么总有一部分医护,扛不住压力,自杀了? 过分敬业。
掉进去了,没爬出来。
忘记了,自己就是一个打工的。
离开了你,医院照样开,公司照样运营,地球照样转。
一个PPT,晚写一些,粗糙一点,照样是能过关的。
即使你写的再认真,花的时间再多,听的人也在打瞌睡,在走神,在玩手机。
没人打算,真从你这个毛头小子的嘴里,听到多少真知灼见。
都在摸鱼。
包括你的领导,也在摸鱼。
尤其是医院这样的公立组织,大家都是打工的,都没有股权,都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
偏偏就你,认真了。
掉进去了。
江湖上,有一句话:只要学会了破罐子破摔,人生顿时豁然开朗。
拿到一个任务,不要急着想,这个事,怎么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没有纰漏。
首先应该想的是,这事能不能不做?能不能,交给别人做?这些套路,才是体制里,那帮中高层爬上去的生存技巧。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绝大部分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不合格的。
教的全都是,劳力者,治于人的那一套。
要好好干,要好好听话。
然后,就把孩子,逼上绝路了。
明明已经很累了,明明少干点,也没啥,仍然在拼命坚持。
叔本华也说过,书不能读太多,多读会使心灵失去一切弹性,正如不断加压会使一根弹簧失去弹性一样。
那,怎么办? 怕高,就到高的地方多去吹吹风。
怕黑,就在黑暗的电梯里多去按按钮。
趁年轻,让伤口鲜血淋漓,然后结痂。
那些杀不死你的,都让你更加强大。
管不了天庭的事,就先当个猴子,修不了大乘佛教,就先修小乘的自己。
一个人的成功,短期拼智力,中期拼毅力,长期拼生命力,如诸葛亮和司马懿,做到累不死、熬不垮,后期自然就是赢家,赢家都有旺盛的生命力。
有一个空船理论:“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有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但是前面的船没有回应。
见状这个人十分生气,开始破口大骂前方船上的人。
后来他发现撞上来的竟然是一架空船,于是刚刚怒气冲冲的人怒火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遇到90%以上的焦心的事情,都是无妄的情绪作祟,你但凡稍微偏离一点注意力,它根本难以伤你分毫。
可相反,只要你一直往里面想,一直琢磨,一直内耗,好了,你成功毁了自己,也超预期实现了恶意人的目的。
其实这世间发生的事情,我们走过的看似波澜壮阔的一生,于地球,于宇宙,又有何关系,有什么重要呢?情绪是一把利剑,你可以怨恨,但要冲外,不要冲自己,不要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人应该是平静的湖面,就算谁扔了一颗小石子,也会很快恢复原状。
人生这场体验,你值得多看一看世界,把心放在星辰大海而不是人山人海里,会节省不少时间,也多不少笑容。
正如李清晨医生所说,任何时候。
可以放过自己。
但别放弃自己。
人要一而再再而三。
千次万次。
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人生正如一个定时玩耍到时清场的游乐园,这个游乐园有无限大,项目有无限多,欢乐与泪水都是收获,何必在没有清场时主动提前离开呢?退而求其次的生活,也值得我们奋力活下去。
要以不耻最后的勇气、韧性和厚脸皮去应对命运的狂风暴雨。
总要有人去承担不那么顺风顺水的命运,抓到什么牌都尽量打到牌局结束呗,掀桌子干什么呢?没有人心疼你的,别人会继续生活如常。
不要追问为什么你就不能是那个最幸运的人。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而作为医学生的带教老师,我觉得,应该都去重新看一看《西游记》的原著。
我认为,原著里,孙悟空只有一个师父。
那就是菩提祖师,唐僧不算。
菩提祖师,是悟空的开蒙恩师,赐他姓名,传授本领,他是悟空心里唯一想念却不敢提及的人,不需要金箍束缚,心甘情愿臣服。
最心疼的,就是人参果树那里,悟空被污蔑委屈的不得了,最后他谁也想不到,唯独去了菩提老祖那里,那是他最想念的地方和人。
师父和师傅,终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