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绩效方案引争议!医生发帖吐槽

2025-01-15 16:10:02

具体内容,大家看这张网传截图:

不满,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临床和行政之间分配不公。
医院拿走科室收入的90%,给临床只留下10%。
也就是说,绩效分配这一块,行政和临床切割的蛋糕大小比是9:1。
2、医生和护士之间分配不公。
在科室这一块,10%医生拿剩下10%的30%,护士拿70%。
也就是说,仅剩10%的可怜兮兮的一点存量竞争中,医护之间切割的蛋糕比是3:7。
3、科室内医生之间分配不公。
在医院拿剩的下的10%中护士拿走70%后,科室医生之间,悬殊又达10:1,甚至拿的少的,还不如实习生。
基于以上种种,这位神外医生不仅有想转科的欲望,甚至,言辞之中,隐约透露出想进行政的念头。
说实话,我挺佩服这位医生的。
至少,他敢于把内心的想法和委屈,说出来。

不信大家看看自己身边的同事,在太多的一线医生身上,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林冲的影子。
他们有道德,心眼不坏,对人厚道,也有去爱别人的医者仁心。
但是面对不公的时候,一步步后退,只求安稳,甚至会把自己珍贵的东西一点点都舍弃掉。
这个世界只要不把刀架到他脖子上,就会假装岁月静好。
但是,刀会不会架到他脖子上,那纯粹就是碰运气的事。
说实话,医生这个行当里,大多数人是“小炉匠”思维,除非自己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否则不会公开去抱怨。
窗户糊了一层纸,最先捅破的那个人,往往不会被视为英雄,而是会被列为罪人。
绩效最初是被用于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工作效率判定其工作价值,经常与从业人员工资、业绩挂钩。
绩效管理则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判定其工作价值程度,由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医院工作效率也提出了要求,由此许多医院引进绩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初始目的,是想通过绩效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分配成果,并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中国的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主要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
数据显示,中国医生绩效工资考核因素中,患者接诊量这一指标占比最高,为55%。

一方面,医生的基本工资普遍不高,其中以低年资医生薪资水平尤为低下。
以北方某三甲医院为例,其低年资医生基本工资仅有数百元,即使是博士毕业,也仅有635元/月。
另一方面,部分院内行政后勤人员工作较为轻松,且绩效也没有明显的降低。
这就引发了另一个矛盾。
那该怎么办?不妨看看下面的视频: 医生执业培养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工作强度大,本应是高收入行业。
但长期以来,多数医生认为其薪酬水平与付出不成正比,期望值与实际收入间存在着巨大差距。
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可是,状元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人并不能脱颖而出,二八定律随处可见。
这在医院,在科室,也是如此。
有的医生病人看不完,有的医生深宫无人问。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实际上,在你看不见的各行各业里,都有人在顶流,有人在阴沟。
贫困县里都有富得流油的人。
这说明什么?只要不是在一个必输的局里,那么你只要跑赢了其他人,你就能润,无论做哪行哪业,都一样。
这个世界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由因果决定的。
很多时候,只要你开启了那个因,无论你多聪明,都躲不了那个果。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都说那句劝人学医,啥啥啥啥的话。
人世间说到底就两件事,你想要的,他也想要,你不要的,他也不想要。
大家就围着这两件事搞来搞去。
你想要新嫂子,他也想要,总有人娶到新嫂子,也总有人娶不到。
矛盾的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矛盾不会停,问题不会停。
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指挥棒,所有绩效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文化中去贯彻执行,才能不伤感情,不冷做事的老实人的心。
否则,就会像鲍鹏山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做绅士得不到优待,那人们内心就都会去做一个女士。
谁都有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权利。
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理想主义可以熠熠生辉,但只能挂在嘴上,生活靠的还是真金白银。
这一点,我觉得三明做的的确不错。
三明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年薪标准:1)基本年薪:主任医师30万元,副主任医师25万元,主治医师20万元,住院医师15万元;技师、药师类按照同级别医师80%核定;护师类按照同级别医师类70%核定;行政后勤人员按照医师类40%核定;村卫生所人员基本年薪10万元。
2)根据岗位职责履职考评情况对部分人员上浮20%、下浮50%,奖优罚劣。
不可否认,目前绩效改革存在一定矛盾。
比如,医务人员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异性,不同科室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各不相同,如心脑血管科室患者普遍年龄高、死亡率高,较为容易发生医患冲突事件,如果没有考虑到其科室承担的风险与工作难度,各个科室一盘棋的也不妥当。
医院出台绩效考核方式,一定要具有多维性特征。
医院这一块来说,绩效考核制度内容要经过多数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分别从考核、工资发放两个方面明确制度,针对其中的不合理制度要及时更换,制订医院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绩效分配制度、晋升考核制度,在多个环节进行完善,使绩效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督促员工工作,调动积极性。
要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工资权益,不得通过降绩效薪资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制订的制度要细致化,并具有实践开展意义,才能够让制度在指导绩效工资分配方式时发挥作用,避免出现模糊管理地带。
科室这一块来说,衡量科室的绩效标准从诊治效率、康复质量、持续发展、医疗纠纷、满意评价等方面出发,兼顾各个科室运行风险需求,最好由基层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等多方共同参与,制度出台后必须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认可。
医院在引进绩效管理进行工资分配管理时,要把握绩效管理的真正含义,认识到绩效工资分配管理的价值,坚持绩效管理措施。
同时,要能及时发现医院当前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尽快纠正,不断提升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待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绩效奖励,才能够真正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能。
我们真心希望医院绩效体系的改革,会进一步完善,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状态下实现“多劳多得”,而非有失公允,既打击了部分临床医生的积极性,也寒了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