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当心!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这些事情你一定要了解!
随着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高发,近期支原体肺炎接连刷屏。
“阿奇霉素”也登顶微博热搜。
近日,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也多了起来。
32岁患者体温超39℃
一家3人相继中招
近日,浙江宁波市中医院感染肺病科收治了一位32岁的支原体肺炎患者。
他住院的同时,家里的孩子也在住院,一家3人相继中招。
该院感染肺病科主治中医师孙鸣欢提醒,肺炎支原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当家里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尽早就诊,并且家人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
成人患者增多
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据介绍,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等。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临床上常被归为“非典型病原体”。
孙鸣欢医生介绍说,支原体肺炎的易感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但最近这段时间,他们收治的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较以往也有明显增加。
与儿童支原体肺炎一样,成人支原体肺炎也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
咳嗽较为剧烈,阵发性干咳较为常见。
孙医生提醒说,肺炎支原体也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近距离接触呼吸道飞沫而实现人际传播,暴露后的潜伏期约为2周到3周。
感染后,虽可以长期有支原体抗体,但免疫力不会长期存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传染。
权威解答:
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治疗?
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首选药物是什么?是否会产生耐药性?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日前进行了解答。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国内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现象日益普遍,很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后没有预期疗效(用药2天后症状没有在预期时间内控制),个别患儿还可能进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出现后遗症。
所以当医生要对患儿超说明书用药的时候,家长不必过多地质疑医生,最好遵医嘱。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如果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耐药,有两类替代性药物。
一类是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
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有确切疗效。
目前国内外研究数据认为:多西环素对于8岁以上儿童,因为其牙釉质形成已完成,所以不会对牙齿有影响。
对于8岁以下儿童,安全剂量、短疗程(21天内)使用多西环素不太可能导致牙齿永久性变色。
需要注意的是,在口服多西环素时需要直立服药,不能躺着服用,用药前先喝水,再吃药,然后再大量喝水。
为预防多西环素的光敏反应,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过多日晒。
另一类替代药物为喹诺酮类药物,常用的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由于存在骨骼肌腱方面的潜在风险,我国1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临床上,大环内酯类药物仍作为一线药物推荐使用,但存在耐药时,亦可根据病情选用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物。
03支原体肺炎如何治疗?是否需要住院?
首先看支原体肺炎是轻症还是重症。
轻症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治疗,一般均能控制病情,但体温正常后,咳嗽可能还会持续2周左右,胸片肺炎阴影基本均可吸收,可不复查胸片。
重症患者需要住院,通过大环内酯类药物静脉输液治疗。
因我国耐药率高,之前若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3天无效可更换为新型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等,更严重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重者可能有混合病毒或者细菌感染,也需要加用相应的药物联合治疗。
目前治疗的药物基本国产化,尤其阿奇霉素,效果和国外进口基本一致。
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重视饭前便后洗手等日常生活细节。
防范病从口入,重视食品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食品,注意饮水卫生。
出现不明原因呕吐后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被污染环境表面和衣物等进行消毒。
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与进食有关胃肠症状,停止继续进食同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怀疑食品安全问题请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15。
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综合自人民网科普、央视新闻、新华社、科普中国、江苏省疾控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