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向丈夫哭诉:“我被医生性侵了,他拿刀逼我!”医生喊冤…

2024-11-21 00:10:01

导语

医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类药物的致幻作用,并向患者告知,并保证检查治疗时有第三者在场陪护消除患者顾虑。
由于患者的幻觉通常极为逼真,因此应出示操作过程中的证据,防治争议升级为诉讼,也避免给患者和医生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精神上的伤害。

有一位孕妈,在孕检后,不幸发现期待的宝宝没有胎芽,难过地跟老公一起去医院做无痛人流。

麻醉医生给她注射了适量的丙泊酚,她很快就睡着了,手术也顺利就完成了,然而就在医护人员准备等她清醒,送往恢复室观察时,她突然一声大喊醒来,出了手术室就嚎啕大哭,拉着老公的手说被自己被医生们性侵了!

她抱住老公大哭一阵,说自己“刚才在手术室里,他们一群人拿着手术刀逼迫我,要我脱衣服,后来又一个接着一个过来摸我,脱我的裤子……我不要活了,不要活了!”

老公听了这话,震惊不已!

自己的妻子平时文静、老实,从来不会说谎,这帮医生简直是禽兽!他立刻踹开大门闯进手术室,抓住一个医生就要打人,还好被其他医护人员拉住了。

在医务人员的劝说下,他逐渐冷静下来,一看手术室内的妇科医生们,自己也傻眼了,因为给小芳做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每一个男性,全是清一色的女性。
一时之间,场面极其尴尬。

了解事情原委以后,医生解释,产妇可能是因为麻药的致幻性导致感觉器官在缺乏外界客观刺激的情况下, 表现出来虚幻感觉。
临床上,患者麻醉后指控医生“性侵”并不是件新鲜事了,确实医疗界也有道德沦丧的“垃圾”,但是很多时候患者自觉真实的体验并不一定为真,而眼见的也不一定为实。
就像这起孕妈术后指控医生“拿刀威逼性侵”事件一样,这种女患者自认为体验到的与性相关的感觉实际上并不存在, 所以叫“性幻觉”,这也是临床上最让人尴尬甚至难以启齿的一种,也是引发误会和纠纷最多的一种。
临床最常用的短效静脉全麻药就是丙泊酚,由于该药会使患者大脑皮质层被抑制,而皮质下核团处于脱抑制。
皮质下核团主要负责行为、情感反应的激发与调控,并参与记忆的产生和消退。
2004年,我国首次出现丙泊酚致性幻觉的报道。
此后数年,关于女性在接受无痛妇科手术时出现性幻觉的报道时有出现。
2016年,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在门诊两年内完成的8569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有3例患者发生性幻觉。
患者性幻觉的临床表现包括面部扭曲、脸红、出汗以及不自主的手和腿部动作。
麻醉科医师摇晃患者肩膀并试图唤醒,却被患者在苏醒后指控性骚扰。
专家认为,这种误会的出现,与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特性有关。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剂,多通过对大脑皮质层的抑制而干扰个体对疼痛的感知,而使用亚麻醉剂量震惊催眠时,常在抑制大脑皮质层的同时,出现皮质下核团的脱抑制。
而皮质下核团主司性行为、情感反应的激发调节,引起各种幻觉在所难免。
但大多数情况下,药物本身可能只是原因之一,性幻觉可能出现在应用了镇静麻醉药物后,非常平常的行为所触发。
例如矫形医生在患者麻醉后对嘴部或者脸部的操作,可能会被患者误认为被人抚摸、亲吻,以及手术时对胸部电极片的移动、肘部和器械的触碰,可能引起患者乳房被抚摸的误解。
例如,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时,医师对患者外阴消毒可能使患者产生阴部被抚摸的幻觉;在刮宫术或相关检查时,患者可能因宫颈牵拉、子宫受器械扩张等产生“被强奸”的性幻觉;麻醉科医师去除患者心电极片时,也可能让患者产生胸部被抚摸的幻觉。
有研究资料显示,丙泊酚导致发生的“性幻觉”率高达10.6%。
江湖人称“快乐的小牛奶,会做美美的梦”。
麻醉患者出现的性幻觉,常因体验生动逼真,自感事件有序而真实,导致很难被说服。
患者常因受到医生“性骚扰”而给医患关系蒙上阴影。
就拿本文案例来说,所幸医护人员均为女性,才可排除性侵可能,然而如果确实有男性医护人员在场,就可能会很难说服激动的患者家属。
而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主观上不愿提及或公开承认,甚至有患者将性幻觉误以为真,进而导致抑郁,饱受长期精神折磨,又没有相应证据证实其实是幻觉,相关纠纷会对医师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名誉造成巨大危害。
所以,医生在应用镇静麻醉药物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类药物的致幻作用,并向患者告知,并保证检查治疗时有第三者在场陪护消除患者顾虑。
由于患者的幻觉通常极为逼真,因此应出示操作过程中的证据,防治争议升级为诉讼,也避免给患者和医生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精神上的伤害。
来源:江淮医学综合自医脉通、新青年麻醉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