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国谈创新药入医院的各种限制!

2024-10-16 16:55: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药通过谈判方式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024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落地实施,此次共新增126种药品,包括肿瘤用药、抗感染用药、糖尿病、风湿免疫等慢性病用药、罕见病用药等,大量为近两年上市的创新药。

为了让广大患者「买得到、用得上、报得了」国家谈判药品,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畅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供应渠道。

但随着国谈药品种日益增多、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群众在使用国谈药过程中依然存在堵点,存在进院难、医生开药难、患者买药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国谈药品种已达430个,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药从开发、申报、审评、审批到上市后应用,涉及多个环节。
2011年以来我国批准上市新药510个品种。

目前在研的生物医药管线占全球35%。
近三年,有11个新药在美国批准上市,跨国公司购买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项目每年30多起。

但另一方面,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正遭遇资本「寒冬」。
据医药魔方数据,中国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金额2020年为869亿元、2021年为877亿元,2022年下降到433亿元,比上年下降50%;2023年降为309亿元,比上年又下降29%;两年累计下降65%。
生物医药板块股价大幅度下跌,二级市场融资面临严重困难。

1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在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上指出,生物医药融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很多生物医药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

生物医药创新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漫长过程,如果不能融入新的资金支撑实验室研究、动物试验、人体一二三期临床试验,生物医药的创新可能戛然而止。

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帮助企业度过资本寒冬,提升企业市场信心,毕井泉建议,应当研究改革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

创新药定价,涉及鼓励创新、专利市场独占、投资人回报、医保资金支付、患者可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生产是消费的前提。
鼓励创新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2023年,多款国产创新药在欧美获批上市,产品的售价是国内的20-30倍,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震动。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简称「方案」),提出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上述方案内容紧扣创新药价格问题,意味着未来国产创新药的价值在价格层面或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是一个让业界充满期待的改革方向。

由此,毕井泉在会上提出了16条建议,其中列在前两条的是:

1、研究取消创新药进入医院的各种限制;

2、取消医院药事委员会批准采购新药的规定。

健康界注意到,在各省市召开的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创新药定价、入院机制等发声。

而为加速「国谈」新药、好药进入医院,1月10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申康中心,召开国谈创新药进院使用产医融合交流会,推进国谈创新药提速落地。

本次创新药产医融合交流会邀请了上海市30多家市级医院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和部分区属医院分管院长,以及28家相关产品新纳入国家药品目录的上海医药企业负责人参会。
如此规模、形式在上海尚属首次。

与会的上海市卫健委、申康中心相关负责人再度向医院强调了加紧落实国谈药进院步伐,解除医院关于「药占比」、医保用药限制考核等后顾之忧。

上海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谈到,此次医保部门牵头,搭建医院与医药企业面对面的平台,让企业与医疗机构直接面对面,增进了解,促产医融合交流,推动医保、医疗和医药三方相向而行,形成国谈药「进院共识」。

为加快推动创新药临床应用,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重申加快推动创新药械临床应用的通知》,强化定点医疗机构谈判药品配备使用主体责任,在药品目录发布后1个月内,定点医疗机构应及时召开药事会议,合理优化本院药品用药目录,做到「应配尽配」。

药事会是新药品入院绕不开的一环,眼下,上海市各大医院正就国谈药入院专门加紧推进药事会的召开。

据报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助理徐辉雄介绍,为确保国谈药落地使用,中山医院将最新国谈药通过医院药事会根据临床需要引进医院。
目前,中山医院在院使用国谈药已达近300个品种。

对于未纳入药品供应目录的药品,中山医院建立了国家谈判药品审批绿色通道,医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通过医院临时用药申请流程进行审批及采购,保证临床用药需求,做到「应采尽采」。

此外,中山医院还协调相关部门,保障院外定点药店开具的「双通道」药品可以在病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