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之后,出现了怪象,医院看病大变,把病人都搞蒙了!

2024-12-09 16:10:01

这段时间,一股风潮正吹遍全国各地,那就是:医疗反腐!

在此操作下,我们听得最多的,莫过于贪污1亿的院长,拥有100套房的院长,秒退3000多个红包的医生,以及连夜删除聊天记录的医药代表……

这股风,就像一场及时雨,把医疗系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彻彻底底清洗了一遍。

雨过后,果然,天开始放晴了。

此前被老百姓埋怨已经市场化、商业化的医院,在反腐过后,似乎又重拾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初衷。

一位女网友反馈,这几天因为带孩子去海边玩水,孩子着凉了,有些感冒,还伴随着剧烈的咳嗽。

焦急之下,她只好带孩子去看了医生。

只是这一看,让她突然觉得无所适从。

因为医生无论是接诊的态度,还是诊断的处方,都和平日里不同。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画风完全变了,360度大转变。

事情是这样的,刚一到医院,她便按照平时的流程,先是挂了号,然后就到科室里找医生。

医生很详细地问了孩子的情况,给孩子把了脉,让孩子张开嘴巴,检查了一下喉咙是否发炎。

接着,医生又拿出听诊器,在孩子的肺部和心脏处听了一下,确认有没有感染。

整个过程,没有半点不耐烦,态度非常温和。

医生一系列操作完成后,这名女网友心想,医生总算要出单子开药了,自己马上得去交费,领药,做各种检查。

可当她抱着孩子从椅子上站起来,准备看一下医生会开什么药时,医生却坐了下来,说了一句话:

原本以为医生会让自己带着一大沓开出的药方和单子去交费,去到各个窗口做抽血、化验等多项检查。

没想到医生说出来的,竟然是一番患者都听得耳朵起了茧子的陈词滥调。

这名女网友当时非常惊讶,一时半会儿没有缓过神来,只能尬在那里,不知所措地说着“好的,好的。

要知道,如果在平时,医生根本来不及给你做这么多检查,也不会主动去问家属关于孩子的具体情况,更不会耐心回答你的任何问题。

更甚的是,平时小孩子生个病,感个冒,咳个嗽,没有经历完“抽血-化验-开药”这一套流程,没花个几百块钱,根本都不能算看了病。

而今天,反腐之后,同样的病情,医生无论是态度还是处方,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不得不感叹,在反腐压力下,医生们为了自保,为了不撞上风口,真把自己回归到了一个纯粹“看病救人”的定位了。

看病救人,本来就是医生唯一的职责,再无其他。

可现在他们重拾一个医者的初衷,认认真真治病,干干净净行医,网友们反而不适应了。

大家纷纷发表感慨:

“还别说,当坏人突然变好了,还真有点受不了了。

“怕就怕再过三两月,杂草又长出来了。

“再过半年你看看,就不一样了,现在是风口上,哪个医院都不敢顶风作浪。

不难看出,在大家看来,医生前后的变化,不过是基于利弊权衡罢了,大家都不想往风口上撞。

等风头过去,医生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耐心听,用心救,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网友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偏见,但也不无道理。

当开多少药,卖多少仪器,做多少手术,已经不再成为一个医生的绩效考核指标时,救病治人,就会变得更加仁慈,善良,简单和人道。

反腐以前,医疗费用高涨,很多还不纳入报销;

医生巧设名目,能开的药,都给你开一遍;

不需要做的检查和手术,也断然列入诊单;

甚至病人原本健康的器官,也莫名其妙消失了。

反腐以后,连一个窗口咨询人员对患者出言不逊的“平常事”,都能引起院长的重视;

原来面对病人连眼皮都不带抬一下的接诊态度,现在变成了详细问询,耐心解答、亲和力十足的笑容可掬状;

以往一个小感冒都能让你跑两三天医院,甚至跨科做多项检查,现在只告诉你,“多喝温开水,饮食要清淡”。

看一看,这就是严打严抓的力量。

这就是以儆效尤的效果。

虽然老百姓平时看病,也不乏遇到像这位女网友描述的那种“清廉”医生,但还是有很多医疗蛀虫,打着救病治人的旗号,在一袭白大褂的掩护下,干尽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而一声“反腐”的冲锋号吹响,让权力受到监督,让公平倾向民心,老百姓才能做到真正花最少的钱,看最好的病。

真的,祈祷反腐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面子工程,更不是昙花一现的表演。

而是为了医疗生态的健康,为了一个社会的稳定,为了丧失的公信力,真正深入老百姓的生活,用心坚持的一项长期主义。

希望,我们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