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明显症状往往已是中晚期癌症!这几类人建议定期做胃肠镜
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消化道早癌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2022年全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镜中心实施胃肠镜检查超10万例。
近年来,这项检查越来越普遍,但医生发现,还是有不少老年人谈“镜”色变,不愿意或惧怕做胃肠镜检查,因此错过胃肠道肿瘤的最佳治疗期。
老年人对胃肠镜检查存在哪些误区?
常规胃肠镜和麻醉胃肠镜如何选择?
手术前后有哪些禁忌?
胃肠镜报告怎么看?
内镜中心执行主任於亮亮
将为大家一一解析
01
七成以上
选择胃肠镜检查同时做
没有症状不做胃肠镜,这是不少老年人的观念误区之一。
无症状是消化道早癌的一大特点,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反应再做检查,肿瘤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对此,於亮亮建议,40岁后应定期做胃镜检查,45岁后定期做肠镜检查。
检查结果无异常,并且没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3~5年后复查;
检查结果显示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每年复查;
发现良性息肉并摘除的患者,第二年复查结果无异常,可以2~3年后再进行胃肠镜检查。
直径小于2厘米的早期胃肠道肿瘤,在检查过程中操作医生评估后一般可以通过内镜手术直接摘除,实现根治治疗。
胃镜和肠镜检查是否应该同时做?
於亮亮表示,若患者只是出现上消化道症状,例如上腹疼痛、反酸、烧心、打嗝等,可以选择做胃镜检查;若长期有下腹疼痛、腹泻、便秘、便血等下消化道症状,可以进行肠镜检查。
如果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症状,可以考虑合并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是否同时做,医生一般会尊重患者意愿。
临床上,超过70%的患者会选择合并胃肠镜检查。
02
百岁老人
也可做麻醉检查
做胃肠镜检查该不该麻醉
打了麻药后会有副作用吗?
这道选择题让不少老年人纠结麻醉胃肠镜会让人变笨,这是误解。
麻药24小时后就会在人体中完全代谢,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於亮亮表示
年龄并不是麻醉胃肠镜的障碍。
於亮亮曾给一位109岁的老人实施过麻醉胃肠镜检查。
他表示,实施麻醉前,医生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系统评估,只要条件允许,就能实施麻醉胃肠镜检查。
於亮亮表示,普通的胃肠镜舒适度低,但简单快捷、经济实惠,总体用时短,并且由于不受麻醉禁忌的限制,大部分人都能做。
麻醉胃肠镜除了无痛外,有损伤小、利于医生术间观察、完成度高等优点。
03
术前准备不到位
会对结果有影响
一些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做完检查,却被告知胃肠镜白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於亮亮解释,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术前准备不到位。
胃肠镜检查前准备
胃肠镜检查需要提前禁食,清理肠胃。
老年人消化道功能相对较弱,建议检查前3天起,进食半流质食物,如面条、粥、水蒸蛋等,不要进食笋、番薯、芹菜等含纤维较高的食物。
检查前一晚7时后不要进食,肠镜检查前遵医嘱服用导泻剂。
若是选择麻醉胃肠镜检查,术前准备更为细致。
建议老年人在预约麻醉胃肠镜检查前,到专科医生处做健康评估。
服用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需停药7天,至于自身情况是否允许停药,也需要专科医生判断。
胃肠镜检查后注意
胃肠镜检查后如无特别异常则可以进食,开始以流食、软食为主,如未出现不适,可恢复正常饮食。
如果患者进行了病理活检,检查后两小时才能饮少量温水,如未出现不适,3天内可以进食半流质食物,忌食生、硬、辣、烫食物,以利于创面愈合。
选择麻醉胃肠镜须有家人陪同。
术后1小时内,可能会感觉头晕、乏力。
检查后,当天不要驾驶汽车、电动车,以防发生意外。
全麻胃肠镜后一般2小时可进食,过早进食有误吸等风险。

04
建议带上两份报告
向医生咨询
检查结束当天,患者会先拿到一份胃镜检查报告,一般5个工作日后可以拿到一份病理报告。
● 胃镜的检查报告主要分为图片、检查所见、检查结论三部分。
患者最关心的检查结论,是医生根据胃镜下所见给出的诊断结果。
常见诊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如果是胃癌也能及时发现。
●病理报告分为非肿瘤性病理报告和肿瘤性病理报告。
以胃镜病理报告为例
非肿瘤性的胃镜病理报告主要内容有:送检部位、炎症性质及程度、是否有活动性、是否有肠化、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若送检部位出现糜烂、不典型增生、淋巴滤泡、固有层平滑肌增生等症状,也会在报告中体现。
肿瘤性的胃镜病理报告主要有上皮内瘤变、癌或其他恶性病变。
如果报告中直接显示为癌,就需要临床及时正确处理。
至于癌具体的分级和分期,一般需要等手术切除后,再次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的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於亮亮提醒,胃肠镜的病理报告常被忽略,检查后,建议携带两份报告向专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