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120个孩子被车拖着狂奔,看哭600w人:没有好命,那就拼命

2025-01-17 00:10:02

来源|Pinterest

ID |pintchina

凌晨四点,辽宁鞍山。

漆黑的夜里四下俱寂,马路上唯有一群小孩,腰上拴着绳子,被“拖”在一辆车后。

车子缓慢前行,后面的孩子也跟着小步慢跑起来;

随着车速渐渐加快,孩子们被惯力牵扯,开始在马路上飞奔。

“我快不行了!”小女孩甩着大汗喊道。

车上的男人看了一眼后视镜里气喘吁吁的孩子,只回应道:“你可以的...我加速了啊!”

或许,不了解实情的观众,看见上面这一幕会感觉心惊:

“这么小的孩子,大半夜的干嘛这样折腾呢?”

01

RUNFOR THE FUTURE

以上画面,出自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二次》中的《长跑少年》一集。

该片刚开播就在B站收获600w+播放量,豆瓣评分高达9.5~

不同于前作《人生第一次》,它记录的是普通人命运的重大转折,扭转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而开头,小孩儿们被车子“拖行”的那一幕,

其实是辽宁鞍山“梦想之家”里,120名“长跑少年”们的训练日常。

每日凌晨四点开始苦练长跑,跑足12公里,风雨无阻!

如此刻苦、艰辛又另类的训练方法,不是没有理由的——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你咋追得上?

咱本身就输在起跑线了,只有体育,加上学习,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10年前,中学体育老师柏剑,在辽宁鞍山成立了一家马拉松俱乐部“梦想之家”,以公益的方式招收困境儿童练习长跑。

来这里的孩子们,原生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或家境贫困、父母离异,或遭受家庭暴力:

16岁的“尹可心”,小时候生病要做手术,父亲直接把她扔河沟里,读书时又因家庭变故,转学十多次;

14岁的“小怡”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穷到饭都吃不饱的程度,“经常向邻居借米”;

11岁的男孩“小金子”,父亲因工受伤,脑出血造成残疾,妈妈离家出走,家里剩两个老人,经济赤贫...

这些孩子一度是外界眼中的“问题少年”,没有环境,也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不学坏已算好了,更别提光明的未来。

而柏老师将他们收进“梦想之家”,一边给他们补上文化课;

一边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希望他们以跑步特长考进大学。

竞技体育对于他们来说,比起争荣耀、拿奖牌,更是接受高等教育唯一的“敲门砖”:

“上大学,国家二级运动员是我们最低的门槛,没有比它再低的了。

02

何处为家?有爱的地方。

不愧是体育老师

他们时常抬头望向天空。

每当看见飞机掠过,就以为那是柏老师回来了。

03

长跑少年们,现在怎样了?

24岁的陈宇豪,现今在杭州从事互联网行业;

也有不少人决定继承柏老师“教书育人”的志愿:

孙师书,在“梦想之家”待了6年,大学毕业后,决定从事教育行业;

周佳杰,在“梦想之家”度过了7年时光,现在她是一名高中教师...

那些曾深陷痛苦、绝望、自厌的灵魂,

图片 /B站纪录片《人生第二次》

责任编辑 / 蜜糖

编辑/ 猫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