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长女杨月花,流落民间长达50年,不愿意透露是毛泽东之女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生经历了4段婚姻,有十多个孩子,其中有一些或因病早逝,或流落民间下落不明。
毛主席4段婚姻中,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罗一秀,她比毛主席大4岁,两人在一起是父母包办而成。
1910年,罗一秀因病逝世,她与毛主席之间没有孩子。
杨开慧是毛主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妻子,她是杨昌济的爱女,书香门第之家。
更为难得的是,杨开慧与毛主席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二人彼此深爱着对方,于1920年结为夫妻。
婚后,杨开慧为毛主席生下了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
可惜的是,毛岸龙在4岁那年就病逝了,杨开慧在1930年在从事革命工作中被捕,因拒绝与毛主席脱离关系被杀害。
毛主席发起秋收起义,将革命队伍带上井冈山后,袁文才将贺子珍派到他身边工作担任秘书工作。
毛主席与贺子珍经过一年多的朝夕相处,情投意合,于1928年结婚,婚后二人生下六个孩子,除李敏外,多数早逝或不知所踪。
贺子珍与毛主席的六个孩子中,长女杨月花(毛金花)的经历非常特别,她流落民间几十年,不愿透露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
令人遗憾的是,杨月花懂事后,没有机会与父母再见一面。
1929年秋季,当时正处于革命最危险是时期之一,毛主席率领红军二次攻打龙岩,取得了胜利。
就在此时,贺子珍在福建长汀分娩,生下了一个女孩,她就是杨月花,毛主席与贺子珍的长女。
女儿出生后,毛主席非常高兴,他当时有杨开慧所生的三个儿子,唯独没有一个千金。
恰好当时红军攻下了福建龙岩,能够暂时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贺子珍能在那样的情况下生下女儿,毛主席内心自然愉悦。
当时的贺子珍还不到20岁,第一次体会到了做母亲的责任,对这个孩子非常上心。
杨月花出生不久,革命形势有了些变化,毛主席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提议将她寄养出去。
毛主席安慰妻子贺子珍说:把孩子寄养出去,今天我们只能这样做。
我们以后会回来的。
等待革命胜利了,再把她接到身边。
尽管贺子珍非常不舍,但是她知道带着孩子革命不仅会影响自己,更会影响全军,对大局非常不利。
为此,贺子珍只好暂且忍痛与女儿分别,请邓子恢同志找一户可靠的人家抚养自己的爱女。
邓子恢通过多方打听,觉得龙岩县城一位42岁的鞋匠翁清河比较可靠,将他介绍给了贺子珍。
第二天,贺子珍在邓子恢的陪同下,抱着女儿来到了翁清河家中,说明来意后,将女儿和所带的光洋20元,银圈、 脚圈、衣服,以及抱孩子的四方巾等物品一并交给了翁家。
翁清河也按照当地习俗,回送给贺子珍一些老酒,米酒、鸡、鸡蛋、面粉等物品。
贺子珍将女儿交给翁清河抚养后,端午节前去看过一次,后来红军大部队转移后,龙岩又被敌人占领了。
翁清河一家非常害怕,担心毛主席的红军远离龙岩后,他的孩子杨月花留在家中会是一个祸患。
7月的一个晚上,翁清河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抚养杨月花,趁着夜色将她放在了南门头赞风店门口。
好在赞风店的老板并没有眼睁睁地看着杨月花死去,而是将这个婴儿送住在商会隔壁妓女馆的翁姑处。
此后,杨月花被人送来送去,翁姑将她养了一年后,卖给了在龙岩做煎饼果子的山东汉子张先志夫妇,这对夫妻没有孩子,一直想抱养一个。
3年后,因张先志的老婆病逝了,杨月花再次被送给开煤窑的邱应松抚养。
邱应松的妻子邱兰仔见杨月花十分聪明懂事,便决定收她当义女,对外称这是自己亲生孩子。
杨月花的童年非常不幸,离开父母后,被转了4家,能够活下来非常不容易。
据杨月花回忆:五岁那年,与哥哥杨荣福吵架,他骂我是“填头肉”,意思是非亲生。
从那以后,杨月花知道自己是杨家抱来的孩子,一度很伤心。
就这样,在杨家的抚养下,杨月花长大成人了。
另一边,1932年春,毛主席等人率军东征,4月再度攻克龙岩。
在百忙之中,毛主席惦记着爱女杨月花,委托了胞弟毛泽民寻亲。
根据邓子恢等人提供的线索,毛泽民找到了翁清河,向他询问杨月花的下落。
翁清河自觉理亏,怕被报复,谎称杨月花得伤风死了,尸体埋在城北门。
毛泽民感到十分惋惜与失望,他没有怀疑翁清河所说的话,便把打听到的消息报告给了毛主席。
得知女儿已故,毛主席沉默了半天,心情非常不好,喃喃自语道:真可惜了啊。
贺子珍得知长女已故,哭成泪人。
作为母亲,贺子珍非常自责,向丈夫哭诉,埋怨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女儿。
就这样,由于翁清河说谎,毛主席夫妇都以为杨月花已经不在了,再加上革命工作千头万绪,便没有再花太多的时间找他们的女儿。
直到1951年夏,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邓子恢,委托前往闽西老区慰问的战友谢觉哉,请他再帮忙调查一下当年杨月花的具体下落。
虽然邓子恢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得知杨月花不在人世的消息,但对这个结果是将信将疑的,当时也没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心中也对这件事有所愧疚。
谢觉哉来到闽西工作后,联系了龙岩地区的县长吴潮芳,请他帮忙询问一下当年抚养杨月花的翁清河等人。
翁清河再次撒谎,一口咬定杨月花死了很多年了,更可恨的是,事后,翁清河还厚着脸皮写信给毛主席,要求给他一点钱花花。
1952年春,毛主席应了翁清河的要求,委托邓子恢寄了300块钱,那可是普通人一年多的工资,一笔不小的钱。
如果翁清河能够早一点讲出事情,将寻找杨月花的线索透露一下,或许她能够更快被找到,早日与亲生父母团聚在一起了。
在养母的照顾下,杨月花长大成人,1951年参加了革命工作,几年后加入了共产党,在基层当了一名干部。
在养母的介绍下,杨月花与当地粮食局工作的郑焕章结为夫妻,婚后生活很幸福,养育了多个子女。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叫罗万昌的人,他负责调查毛的下落。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查证,罗万昌终于掌握了充分的证据,证实了在龙岩工作的杨月花就是毛主席失散多年的女儿毛金花。
寻找杨月花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好在没有放弃,在相关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流落民间50年之久的杨月花。
生活中,杨月花是一位踏实上进的妇女,早早加入了共产党,一直在基层工作,牢记毛主席的教诲,为人民服务。
杨月花的丈夫郑焕章也是一位踏实上进的男人,在外话不多,但富有责任心,与杨月花一起把这个小家经营得非常好。
杨月花有六个子女,他们长大后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考试选拔,在基层工作,没有因为母亲的特殊身份,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这一点很像毛主席的性格,看到有这样的后辈,老人家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
杨月花的身份被确认后,她却没有机会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一大遗憾。
1973年,在舅舅贺敏学等人的安排下,组织以为杨月花检查身体为理由,将她带到上海,让贺子珍见见多年前失散的女儿。
杨月花到了上海后,因贺子珍身体不好,贺敏学怕姐姐见到长女后情绪激动,会有危险,暂时取消了杨月花与母亲的见面计划。
与此同时,贺敏学将杨月花的下落报告给了周总理,请他酌情考虑是否告诉毛主席。
周总理收到贺敏学的消息后,立即报告给了毛主席,向他说明了长女杨月花的下落。
毛主席非常高兴,请周总理迅速指示贺敏学用飞机将女儿接到北京见面。
第二天,毛主席改变了主意,他指示:还是民间来民间去为好,由贺敏学照顾就可以了。
贺敏学也是一头雾水,他不明白毛主席为何在一夜之间改变了态度,后来才得知这一切都是背后有人作梗的结果。
贺子珍身体不好,她思女心切,拖着病体从上海来到福州,向韩先楚提出要见杨月花。
韩先楚请示中央,汪东兴明确表态此事不同意,不能让贺子珍见杨月花。
贺敏学为了妹妹考虑,劝她暂且养病,等日后相见不迟。
然而,1984年4月,怀着遗憾的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了。
消息传来,杨月花半天没缓过来,整个人瘫软在地,泪水直流,她此生未能有机会见到母亲一面,真是非常遗憾。
九十年代,杨月花的身份公开了,人们对她非常关心。
1993年,萧克将军来到龙岩,要来看望杨月花。
杨月花说:不能让老人来看我,应该让我去看望他老人家。
杨月花来到闽西宾馆,与萧克等领导人见面,聊了许多家常。
伍洪祥说:月花呀,你应该改姓毛,不要姓杨了。
杨月花说:我也60多岁了,还是不要改了吧。
萧克将军说:不改也可以的,改了也行,你为何不改呢?杨月花坦诚地说:我不想要求什么。
一个人要靠自己活一辈子。
再说,我年纪这么大了,改 姓手续好多,身份证,党员证,什么都要改也麻烦。
”
这就是那个令人尊敬的杨月花女士,她坦诚,朴实、自尊,与母亲贺子珍非常像,是一位自强自尊的女性。
晚年,杨月花不愿透露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退休后一直住在龙岩,没有到北京去住。
在外,很少人知道杨月花的特殊身份,她非常低调,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与丈夫过着平淡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