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火葬改土葬,1985年许世友逝世前,中央批准了他的特殊愿望
新中国的成立是由无数英雄先烈们打出来的,没有他们的流血和牺牲,我们很难有如今的生活。
开国将帅中,许世友上将是特别的一位,他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是新中国成立的功臣之一。
人固有一死,开国上将许世友的一生堪称传奇,他的作战风格是敢打敢拼,擅长打恶战,有一股不怕死的勇气。
1985年,许世友将军因患肝癌逝世,那年,杨尚昆副主席代表邓小平前往南京。
杨尚昆来到南京后,工作人员告诉许世友:“军委杨尚昆副主席来看望你啦!是从北京来的!是代表邓小平主席来的!”许世友当时情况不是特别好,听力比较差,工作人员连续说了几遍后,只听许世友嘴里说出了“我完蛋了”!
许世友为何说自己“我完蛋了”,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逝世后,中央为他“破例”土葬,这是为什么呢?
拒绝火葬,死后与母亲同葬1956年,在毛主席的提议下,拟定了一份《倡议书》,其主要内容是有关于人逝世后由土葬改为火葬的建议。
毛主席为何这么做呢?他心系子孙后代,认为人死后如果土葬,越来越多的耕地会被浪费掉,留给子孙的地就越来越少了。
毛主席的《倡议书》提出后,许多领导表示支持并签字,如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当时国家重要领导人。
尽管“入土为安”的思想已经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但是当毛主席提出由火葬代替土葬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很开明的。
当《倡议书》交到许世友将军的面前时,他阅览了大致内容后并没有签字。
许世友是毛主席非常信任的将军,一向深明大义,由火葬改土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许世友理应支持,这次为何拒绝呢?
原来许世友这么做是有他自己的苦衷,主席得知后也深表同情,没有为难这位为革命征战一生牺牲孝道的将军。
众所周知,许世友是一个大孝子,对母亲十分孝顺。
从小许世友与母亲相依为命,许母对许世友的影响非常大。
许世友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参军后与母亲是聚少离多,甚至十多年见不上一面。
作为一个孝子,许世友一直觉得愧对自己的母亲,可为了革命,他又不得不暂时牺牲自己个人,为大家。
许世友参军后,许母因为儿子的身份吃了不少苦,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
许世友一度以为自己的老母已经不在人世,整日意志消沉,思念自己的母亲。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已经是我军高级将领,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他得到了回乡看望母亲的机会,母子相见抱头痛哭,有说不完的话。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想尽一份孝道,将自己的老母接到了济南城,计划有空多多照看一下。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许世友的工作很忙,他能为自己的母亲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却没有时间来陪伴她。
1965年,许世友收到一封来自医院的紧急电报,内容是许母病危,希望许世友尽快抽空来看一下。
可当时许世友重任在身,负责海防前线的视察保卫工作,无法抽身去济南看母亲。
几个月后,许世友完成任务后匆忙回家,可许母已经病逝,母子二人未能见最后一面。
对许世友来说,自己的内心充满自责和愧疚,无法原谅自己,发誓死后要与母亲合葬一起,永远陪伴她。
许世友老当益壮,上世纪七十年代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身体情况良好,并无较大病情。
时间来到1985年春节前夕,许世友突然感到腹部不适,疼痛难忍,当时并没当回事,反复几次发作后,于当年3月前去医院检查。
情况非常不好,负责为许世友做检查的医生确诊他患了肝癌,按照当时的技术,很难治疗。
医生建议许世友前往北京治疗,被将军拒绝了,任凭北京方面的领导多次邀请,老战友多次规劝,许将军就是不愿意去北京。
自从得知自己患了肝癌后,许世友整体上是积极乐观,配合治疗的。
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许世友的病情渐渐加重了,1958年6月,他已经无法下床休息了,只能躺在病床上,全身水肿,体重超过200斤。
1985年9月30日,医生虽然尽了全力,但许世友的病情继续恶化,下了病危通知书。
北京领导听到这个消息后,邓小平因身体不适,无法前往南京看望老战友,让杨尚昆代替自己跑一趟。
杨尚昆赶到南京后,见到了许世友,只见他双眼紧闭,没有什么反应。
工作人员告诉许世友“军委杨尚昆副主席来看望你啦,代表邓小平主席来的”,一连说了几遍后,许世友的嘴里艰难地“嘀咕”,“嘀咕”了几句,在场的同志们听懂了,杨尚昆也听懂了。
同志们流泪了,许世友说的是“我完蛋了!”这位从不怕死,从不言死的老将军,在这一刻明白了自己要“完蛋”了,即将离开人世。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将军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
许世友逝世前,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中央特批允许他土葬,作为牺牲,不开追悼会,只能低调下葬。
许世友下葬的那天,身边仅仅只有他的近亲和几个好战友,没有大操大办,葬礼非常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