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开国少将的两个儿子祸害百余名女性,双双被判死刑

2024-10-25 16:10:01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些年轻人仗着自己有背景,胡作非为,祸害百姓,简直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其中有一些是红二代,他们辱没了父辈的英明。

1979年,“二熊”案震惊全国,新中国开国少将的两个儿子双双被判死刑,这是首例高级干部子弟犯罪伏法事件。
这位开国少将是熊应堂,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子犯了什么罪,能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

开国少将熊应堂

熊应堂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11年10月出生,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双亲,过苦日子长大的。
1927年,熊应堂积极参加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对共产党颇有好感,于1928年加入红军。

参加红军前,熊应堂当过理发师,入伍后他一边给战士理发一边参加战斗。
熊应堂多次负伤,在战场上表现勇敢,职务也越来越高,红军长征前,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

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熊应堂率部顽强与敌人战斗,突破敌人重重封锁,意志坚强,骁勇善战,表现出了一位革命军人对伟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舍生忘死的精神。

在抗日、解放战争中,熊应堂屡立奇功,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之一,担任军参谋长、副军长等职务,参加指挥了著名的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大型战役,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

从熊应堂的革命事迹来看,他是新中国的革命功勋者,革命二十余年,做出了不少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熊应堂得到了组织的重用,曾在浙江任职期间,担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浙江省建设兵团司令员、浙江省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可以说,在某一个时期,熊应堂主持过浙江的军政要务,也就在这一时期,他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无视王法,犯下了很严重的罪行,作为父亲,也有一定的责任。

轰动一时的“二熊”案

熊应堂战功赫赫,曾担任过军区司令员,手握大权,地位很高。
熊应堂和妻子共生七个孩子,其中包括一对双胞胎,分别取名熊紫平和熊北平。

熊紫平和熊北平就是七十年代末“二熊”案的主角,1952年出生,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体会过父辈的艰辛,觉得自己是开国功臣之后,有了骄纵之气。

熊应堂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7个孩子全部由妻子颜露一手带大,也是挺辛苦的。
颜露身为母亲,不懂慈母多败儿的道理,对子女过分宠溺纵容,经常给孩子们灌输一些“高人一等”,“不要被欺负”的思想观念,以至于后来熊紫平和熊北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每当熊紫平和熊北平犯了错误,与他人起争执,动手时,颜露以为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了,并没有加以制止,严加管教儿子。
实际上,“二熊”的父亲位高权重,在当时有谁敢欺负他们,受欺负的肯定是平民的孩子。

“二熊”欺男霸女,顽劣不堪的性格在居住地出了名,当地的孩子都躲着他们,唯恐被挨打了。
上学期间,“二熊”不仅与同学关系很差,还公然殴打老师,学校对这两个孩子很头疼,又没什么办法。

熊应堂听到有关于“二熊”胡作非为的传闻后,非常生气,把这对双胞胎孩子放进了军营接受管教。
嚣张的“二熊”,进了军营后,不仅没有任何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屡屡违反纪律,身边人忌惮二人的身份,无人敢批评。

来到军营,“二熊”仿佛进入了自家的后花园,在身边一帮狐朋狗友的怂恿下,越发过分,一步一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军队里不服管理,经常闹事,部队领导也没办法,为减少负面影响,把“二熊”安排到工厂,想借此锻炼一下他们。
进入工厂后,“二熊”依旧我行我素,基本不干活,跟着地痞流氓欺负厂里的女青年,弄得不少人怨声载道。

七十年代,熊应堂从浙江调到四川工作后,把“二熊”留在了杭州。
失去了父亲的约束,“二熊”的行为更过分了,一帮人四处物色附近的青年女性,通过各种方式,把她们骗到军区外干部家属的住宅后,实施犯罪行为。

后来经过调查,短短几年内,在“二熊”的指示下,有一百多名青年女性受到了伤害,其中有不少被玷污后怀孕的,按照当时社会的风气,这绝对是一项足够枪毙的重罪。
不少女青年的家属和社会人士,虽痛恨“二熊”,但也忌惮二人的家庭背景,一时也不敢请当地的政府主持公道。

时间来到1979年,全国形势好转后,一些人写了举报信,列举了“二熊”的种种罪行。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钱瑛党性强,坚决打击违法乱纪的行为,接到举报后,立即下达了对“二熊”的拘捕令。

“二熊”被抓,大快人心,当地百姓争抢庆祝。
可“二熊”仍旧没有认清形势,以为自己的父亲是大官,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熊应堂得知儿子犯事,表示坚决服从组织的任何判决,不干预案件。

最终,经过公审,熊紫平和熊北平这对双胞胎,熊紫平被判死刑立即执行,熊北平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在狱中,熊北平遭到狱友鄙视,经常对他拳脚相加,最终也选择自杀了。

熊紫平和熊北平的结局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人,即便他们是开国功臣之后,也有王法收拾他们。
可惜的是,熊紫平和熊北平被处理得太晚了,让不少无辜的女青年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