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的三任妻子,第一位改嫁,第二位伤他很深

2025-01-17 00:10:02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也有句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
开国上将许世友与三位妻子的经历,既有“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真实写照,又有“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现实境况。

众所周知,许世友学过武术,在少林寺当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可他不是出家人,不仅喝酒吃肉,而且还娶妻生子,完全不是出家人。
许世友一生共娶了三位妻子,对三位妻子的态度有所不同。

许世友对第一位妻子朱锡明是亏欠的,对第二位妻子雷明珍是痛恨,对第三位妻子田普恩爱。
三位女子都曾是许世友的妻子,为何许世友对她们的态度不一样呢?

亏欠朱锡明的许世友

许世友是一个大孝子,尤其对母亲十分孝顺。
年少时期的许世友在少林寺待了几年后回到家中,投身于我党的农民运动中。
母亲见许世友年龄也大了,该找个媳妇了,便托关系为孩子寻亲。

在许母的一番打听下,她看上了一个叫朱锡明的女子,勤劳能干,长得又很漂亮,口碑也很好,大许世友四岁。
许母非常喜欢朱锡明,便让儿子主动亲近她,许世友一见朱锡明也觉得不错,又是母亲的意思,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小夫妻结婚后很恩爱,可由于是特殊时期,许世友与妻子仅过了三天的蜜月,就赶往前线作战了。
以后的日子里,许世友在外打仗,许母和儿媳在家为革命军人做鞋做衣,夫妻二人团聚时间不多。

朱锡明与许世友一共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都夭折了,第三个孩子叫许光。
许光出生后,许世友与他仅见了一面,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根据地。
许世友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许母和朱锡明等了三年没有消息,误以为他已经牺牲了。

红军离开根据地后,反动派对苏区的红军家属进行报复,许多红军家属惨遭毒手,被杀害了。
许世友从小道消息得知母亲和朱锡明均被杀害,整日意志消沉,非常难受。
战友王建安为了让许世友走出困境,介绍了一位叫雷明珍的女同志。

原来,许世友离开家乡后,许母和朱锡明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让许光和朱锡明活下去,许母咬牙让儿媳改嫁给了庄稼人夏昌文。
起初朱锡明不同意,要等许世友回来,架不住许母和左右邻居的劝说,才勉强答应。

朱锡明改嫁后,依旧将许母当亲生母亲一样照顾,时间一过就是十多年。
全国解放后,许世友得知母亲和朱锡明都在世,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另娶他人,觉得对朱锡明有所亏欠。

许母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她记得儿媳朱锡明对自己的好,全国解放后,许世友安排母亲到济南住了下来,母子俩聊天的时候,许母经常夸儿媳朱锡明当年为了养活自己是多么地不容易,多么孝顺。
每每听到这些话,许世友都感动不已,更加觉得对不起朱锡明了。

让许世友痛恨的雷明珍

许世友与雷明珍相识于延安,二人在友人的介绍下相识。
许世友离开家乡后,从小道消息得知妻子和母亲已经不在了,便与雷明珍相处结婚。
雷明珍是一位热血女青年,不怕危险,毅然选择参加革命。

红军时期,许世友在红四方面军工作,长征途中,自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四军总政治部修改条例,允许军级以上干部结婚,许世友符合条件,有资格寻找革命伴侣。

在友人的撮合下,来到延安的许世友与雷明珍谈起了恋爱,不久就结婚了,婚后二人非常恩爱,日子过得还不错。
1936年,在一场“批张运动”中,红四方面军许多高级将领受到了错误牵连,包括许世友在内。

受到委屈的许世友非常不满,在政治觉悟缺乏的情况下,竟要带着一批人离开部队回老家打游击,好友王建安觉得此事不妥,违反规定,决定上报领导,阻止许世友的错误行为。

得知许世友要走,上级非常重视,采取了一些必要手段,先将红四方面军的十余名高级将领关押了起来,许世友也在其中。
原本就心灰意冷的许世友见自己如今处境十分不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寂寞的时候,只想见一见自己的妻子雷明珍。

为了见一面雷明珍,许世友托自己的老乡帮忙传话,让妻子来见自己一面。
话放出去后,许世友等了半月都没有妻子的回信,还以为老乡没有把话传到。
正在失望的许世友,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门,探出头去望了一眼,原来是自己的那位老乡回来了。

许世友急切地问道:我上次拜托您的口信办得怎么样了?那位老乡一边拿出一条烟,一边嘱咐说:这是陈赓大队长让我给您送来的。
许世友很急,在老乡的耳边小声说:口信捎到没?

老乡不瞒许世友了,告诉他雷明珍现在已经是延安的妇女部长了,自己与他见了面,讲明了来意。
雷明珍不愿见许世友,托老乡带了一封信和一个包裹,内容是什么,让许世友自己看看。

一听有信,许世友还是很激动的,他起初理解雷明珍工作太忙了,不来看自己也能理解。
可当许世友拆开那封信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麻木了,内容是:

“许世友我恨你!我决不爱一个反革命分子!为保持革命的纯洁性,咱俩的事情一刀两断,我坚决要求离婚!请你签字。

原本已经受了一肚子委屈的许世友见妻子在自己患难的时候不来看我自己,而且还不相信自己,要求离婚。
看完内容后,许世友也毫不拖沓,不做挽留,立即签了字:许世友!坚决离婚!七个大字。

后来,许世友的冤屈得到了平反,而且深受主席的信任,继续被委以重任。
得知这个情况后的雷明珍为自己此前那么坚决的行为后悔不已,她多次写信,向许世友道歉请求原谅外,有意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许世友为人粗犷,但他眼里揉不下沙子,对于前妻妻子雷明珍在自己困难时期作出的事情,他非常痛恨。
对于雷明珍的诉求,许世友既没有原谅她,更不会与她复婚。

雷明珍知道许世友的性格,他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多次上门道歉,请求原谅,许世友避而不见。
许世友工作后,雷明珍苦苦纠缠,没有得到一点回应。
全面抗战爆发后,许世友来到了太行山,在那里继续带兵打仗。

雷明珍得知许世友在太行山,也追到了太行山。
由于是女同志,又与许世友之间的特殊关系,太行山的首长们都对雷明珍的情况很关心。
听了雷明珍的诉求后,领导们决定帮她这个忙,撮合许世友与雷明珍复合。

一日,太行山的领导请许世友喝酒,摆了一桌好菜。
许世友平日爱好挺多,尤其喜欢喝酒,见到有酒,准备了好菜,也不问缘由,便喝了起来。
微微有些醉意的许世友被战士们送到了一个房间里,那里雷明珍已经等候多时了。

首长们将许世友和雷明珍锁在了一个房间里,希望二人能够好好谈一谈,争取复合。
许世友一见雷明珍,话也不说,想要走出房门,却发现已经被锁,大喊:开门,开门。

即便雷明珍已经把姿态放得很低,大老远跑到太行山找许世友,可终究改变不了什么。
许世友对曾经的事情依旧历历在目,心中有个疙瘩,他见战士们不给他开门,便一记重拳,将房门打了个大洞,破门而出。

此事后,雷明珍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她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挽回许世友了,便放弃了这段感情。
许世友对雷明珍的感情可能是由爱转恨,二人的情分,早在1936年一纸离婚书签字的时候已经断了。

许世友与田普的恩爱生活

雷明珍与许世友复婚无望后,也就放弃了这段感情。
不久,许世友被派往胶东工作,他很乐意,这样可以远离雷明珍的纠缠。
在胶东,许世友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创建巩固了胶东抗日根据地。

1941年,许世友与田普一见钟情,二人互相有意,第一次见面,许世友送了田普一颗子弹,田普送他一双军鞋。
田普的出身很普通,是土生土长的胶东本地人,家庭贫苦,为了活下去,她还给人家当过童养媳。

八路军来到胶东后,年仅15岁的田普选择参军,加入了八路军的大家庭。
起初,田普在被服厂工作,熟悉环境后,来到了宣传队,好好打扮一下非常漂亮。
在胶东工作的吴克华看许世友一直单身,将田普介绍给了他。

许世友很敬佩田普这位胶东姑娘冲破阻碍参加革命,田普也喜欢像许世友那样的抗日英雄。
自1941年相识后,二人谈了接近两年的恋爱,于1943年完婚。
此后,田普一直是许世友的生活秘书,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和工作上的一些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与田普完婚后没几天,田普在回娘家的路上遭到了反动派的绑架。
许世友得知后,立即带着警卫排,亲自带队营救,一场激战下来,田普成功获救,许世友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

婚后许世友夫妇非常恩爱,相互理解扶持对方,朝鲜战争爆发时,许世友奉命入朝参战,妻子田普即将分娩。
军情紧急,田普安慰丈夫要以军令为重,不要担心自己。
那日,田普准备了茅台酒,外加三个菜,送丈夫出征。

田普说,你出征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我希望你能给这个还没出生的孩子取个名。
许世友是一个“大老粗”,当时正是抗美援朝的时候,他脱口而出“女孩叫抗美,男孩叫援朝”。
三年后,许世友出征归来,他的儿子援朝已经三岁了。
许世友与田普恩恩爱爱了四十余年,二人养育了多个孩子,这是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

结语

许世友一共有三位妻子,对第一任妻子朱锡明,许世友的态度是充满愧疚,觉得亏欠她太多了。
的确,朱锡明为许世友母女做了太多,可当时兵荒马乱,通讯信息不发达,二人终究错过了。

第二任妻子雷明珍,许世友对她的感受应该是由爱转恨。
许世友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在困难时期选择离开的妻子,许世友打心底已经不喜欢她了。
可考虑到革命的环境,雷明珍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没有好的办法,与许世友离婚也是可以理解的。

田普,一个土生土长的胶东姑娘,她是许世友最后一任妻子,二人恩恩爱爱在一起四十年之久,做到了携手共进,白头到老,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