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绍做了什么?主席深夜写下了逮捕令:从速逮捕,就地处决
主席一向比较仁慈,对曾经的敌人多数选择了宽恕,我国对死刑的判决向来非常谨慎,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一般来说不会被判死刑,给犯事之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主席亲自下逮捕令的情况不多见,一般情况下,有关于民间刑事案件的事情不用过问。
可1950年11月,主席在深夜写下了逮捕令,内容是:
“湖南省人民政府,着即查明茶陵罗克绍此人是否在逃?在之从速逮捕,就地处决!”
从主席写的逮捕令中,我们能得知一些消息,有一个叫罗克绍人,主席要求湖南省人民政府寻找此人,如找到,即可对他逮捕并审判处决。
主席措辞严厉,看似对罗克绍非常痛恨。
那么罗克绍最终结局如何,他所犯何事,能让主席时刻记住这个人,并且找他清算罪行呢?这件事我们还得从主席参加革命时期说起,罗克绍从那时候就与主席所率领的部队结下了仇恨。
1877年,罗克绍出生于湖南茶陵,与主席算是老乡。
罗克绍家境良好,地主出身,从小过着地痞流氓的生活,邻家人忌惮他的权势,不敢惹这位无恶不作的“少爷”。
罗克绍一家通过欺压农民百姓获得了大批钱财,罗克绍本人在父母的关照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平日里,罗克绍除了欺凌家里的佣人外,对外面的普通人家子女都不放过,只要看不顺眼,便要毒打对方一顿。
在茶陵,罗克绍的名声并不好,长年欺凌、鱼肉百姓,不把民众当人看。
到了1926年,社会发生了变化,湖南各地纷纷有农民成立协会,他们团结一起,来反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当地主的利益受损时,罗克绍自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可当时农民人多势众,他们将罗克绍当众审判。
可即便如此,罗克绍依旧没有一点悔改之心,他威胁民众:我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把你们统统弄死。
有些意外的是,罗克绍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中侥幸活了下来,他非常痛恨曾经对他审判的民众,更是对领导整个农民运动发起的共产党人深恶痛绝,充满了仇恨。
1927年,湖南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让罗克绍抓住复仇的机会。
马日事变导致的后果是湖南大批农民、工人遭到镇压,许多共产党领导人被捕,被杀,革命气氛非常紧张。
罗克绍抓住机会,找了一帮地痞流氓,用钱购买了武器,组建了一支部队,仗着手里有枪,开始威胁杀害手无寸铁的农民。
罗克绍不仅与农民过不去,更与主席过不去。
主席发起秋收起义后,罗克绍见起义军声势浩大,选择了暂且躲避。
革命军思想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严重威胁到了罗克绍的利益,为此他处处给农民起义军使绊子。
同年,国民党派兵来镇压茶陵的起义军,罗克绍有着反共思想,被蒋介石看中,让他担任茶陵县“义勇队”的总队长。
有了上头的任命,罗克绍一下子成了茶陵、宁冈、酃县三个县的团防总指挥。
主席的部队经过三湾改编后,上了井冈山,在罗克绍所管辖的地盘建立了红色政权。
当时,当地许多地主土豪惧怕起义军,暗地里向罗克绍通风报信,希望能将主席的起义军消灭掉,地主们将茶陵工农兵政权领导人开会的地点秘密告知了罗克绍。
罗克绍得到消息后,立即集合了队伍,向尧水镇杀去。
农民自卫军见罗克绍带部队前来,展开了自卫,因武器落后,人太少,很快就被击退了。
一声枪响,在尧水镇召开大会的工农领导们组织反击,一场交火下来,18名工农干部牺牲,主席得知消息后非常痛心。
1927年12月,国民党大军攻打茶陵县,起义军被迫撤离。
撤离的路上,一名叫陈浩的团长革命意志不坚定,想要带着队伍投敌,主席得知后非常着急,不顾危险,带着仅两个连的兵力,奔赴茶陵县湖口,寻找陈浩的部队。
要想到达湖口,必须要经过罗克绍的驻地江口村。
主席一行人马经过江口村的时候,被罗克绍的人马发现,双方爆发激战,敌人人多势众,如果持续纠缠下去,陈浩肯定带部队投敌了,关键时刻主席下令让大部队留下吸引敌人火力,自己带着几个人趁着夜色,乘着木排沿河而下。
主席到了湖口后,发现陈浩和他的部队不知踪迹,打听消息后,才得知陈浩等人刚走不久。
带着满身的疲惫,主席一刻都不敢耽搁,拼命追赶陈浩,要把一个团的革命军带回来。
在浣溪街上,主席见到了陈浩的部队,原先被陈浩骗去投敌的人看到主席来了,个个热泪盈眶地说“毛委员啊,你再来晚一点,我们就永远见不到面了。
”随后,主席让部队原路返回,挽救了一次危机。
事后,主席回忆道:因为罗克绍,差点误了大事呀。
有国民党在上头罩着,罗克绍在当地胡作非为,肆意欺压百姓,杀害革命人士。
直到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罗克绍为了能活下去,他“改头换面”,积极主动讨好我军。
我军刚解放茶陵,对当地的情况不是非常清楚,罗克绍的住所是江口乡与外界联系不多,交通方面多有不便,因此我军干部对罗克绍此前的所作所为并不清楚。
罗克绍在我军面前表现得非常“开明”,再加上他识字,算是文化人,在当时算是人才。
在我军的安排下,罗克绍来到了一所小学,担任校长职务。
当时罗克绍虽然失势,但关系网还在,他许多亲戚在政府部门上班。
罗克绍的亲戚罗天文在政府部门上班,1950年11月末,罗天文告知罗克绍关于主席对他下达了逮捕令的事情。
为了活命,罗克绍想出了一招瞒天过海,在得知消息后的当天晚上就让家人宣布自己暴毙了,对外称死于急性传染病。
很快,公安部的人查到了罗克绍一家,得知本人前几天逝世了,也就没怎么怀疑,正打算向上级报告此事。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公安觉得此事蹊跷,认为罗克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装死,躲避公安抓捕。
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老公安要求军警开棺验尸,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此事在晚上进行,军警们打开罗克绍的棺材后一看没人,初步认定他还活着。
公安民警有多年的办案经验,他们秘密蹲守在罗克绍家附近,等待犯罪嫌疑人出现。
罗克绍终究还是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罗家人趁着夜色给罗克绍送饭,公安人员秘密紧随其后,在一个山洞中将他抓捕。
罪行累累的罗克绍难逃一死,经过人民公审后,押往长沙,被判了死刑,于1951年2月执行枪决。
结语
天网恢恢疎而不漏,罗克绍的死是咎由自取,革命期间,他杀害了许多工农子弟,为了自身利益,荼毒鱼肉百姓。
罗克绍更没想到的是,当年他四处打击、抓捕的工农军,有朝一日能够推翻他。
井冈山时期,主席有两个死敌,一个是肖家璧,另一个是罗克绍,他们存心与主席作对,与我党为敌,做了许多无恶不作的坏事。
新中国成立后,让主席“印象深刻”的罗克绍没有逃脱法网,迎来了法律的制裁。
参考资料:《毛主席在井冈山的两个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