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队是个什么编制,有几万人?亮剑中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什么是少将

2024-10-19 00:10:02

不管是了解解放战争和看过抗战电视剧的人,想必对纵队这个词有些耳熟,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纵队是我军的一个编制。
一般情况下,军队的编制有司令,军长,师长等,感觉纵队这个编制听起来有点陌生,并不是很了解,但在解放战争中,我军经常使用纵队这个编制为一个单位,在大战中最高级指挥纵队司令,而纵队司令则成了一支部队的最高军政长官了。

其实在解放战争中,一个纵队相当于一个军,但在人数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纵队的人数有2-5万人左右,也存在少于2万人的情况下,但在战后会进行人员补充。
如在涟水战场上,我军的一个纵队司令谢祥军牺牲了,他是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的司令员,相当于一个军长。

纵队这个编制虽然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经常使用,但并非我军原创,其实早在民国军队和抗日战争时期,纵队为一个编制的部队已经有了。
比如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部队曾编有3个纵队,三个纵队的人数不等,如第一纵队由四个师组成,第二个纵队由一个师一个旅组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和八路军在当时也隶属于国军,也以纵队为编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一共有二十几个纵队,分布在全国各个解放区,这是我军在战争初期的军事力量。
随着后来部队越大越多,在中后期纵队多达五十几个,那些纵队司令员在后来都成了一军之长,这也间接说明纵队在等级上与军是平级的。

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一般在解放战争初期曾经担任纵队司令的人军衔应该不会很低,一般都是以中将为主,少量表现出色的还会是上将甚至是大将。
在战争中期担任纵队司令的,也属于正军级,能评选一个少将。

丁伟为什么是少将?

《亮剑》作为一部比较真实的战争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也较为真实。
里面的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虽然是虚拟人物,但与真实人物是比较贴近的。
根据剧情来看,丁伟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是纵队司令了,成为军级干部的时间要早于李云龙等人,李云龙在后来都是军长,在评选军衔的时候,丁伟为什么没有被评选为中将,和李云龙,孔捷平起平坐了。

剧中丁伟自己也谈到同样级别的陈大麻子是中将,自己却是少将,心里面明显是不服气的。
但丁伟的不服气被孔捷泼了盆冷水,直接指出了丁伟在早期指示部队酿酒,而且还干起了买卖,这是违反纪律的事情,就因为这件事,上级或许有所考虑,把丁伟降了一级成了少将。

这情节虽然在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但实际上确实有类似的事情,比如开国中将王近山中将,他在战争时期表现出色,敢打敢拼,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
但由于生活作风问题,他被降级为大校。

不仅王近山如此,再比如尹先炳,他是属于解放战争期间最早一批的纵队司令,如果正常情况的话,1955年授衔起码是中将,但也因为犯了作风问题,即使战功累累,还上了朝鲜战场的他,被连降两级,只能当个大校了。
所以在1955年评选军级的时候,战功是要看的,还要考虑其他方面,比如作风问题,都是重点考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