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桥决战》中,粟裕为何化名为“谷盈”,与一位上将有关

2024-10-16 16:48:57
黄桥战役陈粟联手以少胜多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陈毅和粟裕是我军革命战争时期的一对黄金搭档,二人合作非常默契,在军事上一起创造了很多亮眼的战绩。
陈毅与粟裕二人首次见面的情况很特殊,那是在南昌起义时期。

1927年10月,在江西和广东交界的山区,在南昌起义后溃退的军中,26岁的陈毅与20岁的粟裕首次见面。
南昌起义前后,陈毅是团指导员,粟裕是警卫班长,那次相识后,二人开始了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交往。

陈毅和粟裕在革命战争时期有多次合作,尤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二人的合作很频繁。
论资历,陈毅长期担任粟裕的上级,陈粟二人相互尊重,各自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为革命战争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黄桥战役算是陈毅粟裕二人合作的一场经典战役,也是粟裕的成名之战,发生于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期间。
国民党顽固派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员韩德勤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自恃兵多粮广,集结了一万多人,兵分三路向驻扎在黄桥的新四军发起进攻。

面对韩德勤的挑衅和攻击,陈毅和粟裕在黄桥人民的支持下,向顽固派发起反击。
此战粟裕发挥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先是以一部分兵力坚守黄桥阵地,主力隐藏在黄桥西北一带,等敌人进入黄桥阵地,将其分割包围,逐个击破。

黄桥战役,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七千余人的兵力,消灭韩德勤所部1.1万多人,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是新四军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

1985上映电影《黄桥决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革命前辈在战争时期的光荣事迹,影片公司制作了大量有关于革命抗战的电影,著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出来的电影符合历史,在还原历史上做得很出色,制作出了许多高质量的电影。

198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接到了任务,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桥战役,拍摄了一部名为《黄桥决战》的电影,影片的主角自然是陈毅和粟裕二人,这点毋庸置疑。
可电影《黄桥决战》上映后,观众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影片中陈毅用的是真名,没有粟裕的名字,倒有一个叫“谷盈”的人,是陈毅的搭档。

通过“谷盈”二字的发音,以及在电影《黄桥决战》中所扮演的身份,很容易推断出“谷盈”是粟裕的化名。
影片中,陈毅英明果断,指挥新四军作战,表现非常出色,展现出大将风范,这符合历史形象。
可以化名出现的粟裕,在《黄桥决战》中没有展现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甚至连真名都没有,这不得不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电影《黄桥决战》黄桥决战中,大致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整个战役的经过,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除了粟裕用“谷盈”代替外,其余不论是陈毅还是反面人物韩德勤采用的是真名。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像八一电影制片厂这样专门制作电影的单位,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将粟裕用“谷盈”代替。

《黄桥决战》为何不能出现“粟裕”二字‍

电影《黄桥决战》在拍摄制作中,之所以用“谷盈”代替粟裕,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制作电影的时间是1985年,当时陈毅已经逝世多年,拍摄这部电影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纪念陈毅的丰功伟绩,影片中主角是陈毅,为了突出主角的光环形象,需要淡化他的搭档,来突出主角的伟大。
当然,这不是《黄桥决战》为何不能出现“粟裕”二字的主要原因,因为粟裕逝世的时间是1984年,电影上映前也已经不在人世。

众所周知,粟裕擅长军事指挥,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大将。
陈毅与粟裕合作期间,军事方面基本上粟裕负责,陈毅负责统筹工作,二人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
1958年,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因“极端个人主义”问题受到了批判,离开了一线军队,来到了军事科学院任职。

1985年,尽管粟裕已经离世一年,可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他“极端个人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摘帽,拍摄军史题材不易出现“粟裕”二字。
八十年代,拍摄军事题材的电影需要经过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审核。

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是韦国清上将,解放战争时期是三野的高级将领。
论私人关系,韦国清不是粟裕的“嫡系”,二人关系一般,甚至一些“过节”。
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的部队经常被用来打阻击,损耗大,功劳小,补充不及时,这让他对粟裕的安排有些不满。

当相关人员将《黄桥决战》电影交给总政治部审核的时候,主任韦国清从实际情况考虑,认为粟裕还没有获得平反(粟裕于1994年获得平反),不准电影中出现“粟裕”二字。
既然上级已经要求不能出现粟裕的真名,《黄桥决战》又不能少了粟裕,否则这部电影就不完整了,无法还原历史。

《黄桥决战》影片制作人在得到上级允许后,粟裕的名字用“谷盈”代替,这样既能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又不踩红线,解决了“黄桥决战不能出现“粟裕”二字”的难题。

尽管《黄桥决战》中略带一点“瑕疵”(用“谷盈”代替粟裕),结合整部影片来看,不失为一部经典电影,适合喜欢军史的朋友看一看。
重温《黄桥决战》,既可以回顾经典,又能从中感受到革命前辈的不易,向陈毅、粟裕二位伟大的革命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