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刑满出狱,对哪两个人深感愧疚?余生都用来照顾她们
1993年,毛远新重获自由时,内心却充满对家人的愧疚。
在毛远新心中,有两个人让他深感亏欠,决心用余生去弥补这份遗憾。
究竟是哪两个人让毛远新如此愧疚?他又将如何用余生去照顾她们,以弥补过去的缺失?
1976年,“四人帮”覆灭,毛远新因牵涉其中,被判处长达17年的有期徒刑。
这场牢狱之灾,令他的命运发生剧变,更给他的家庭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冰冷的牢狱中,毛远新无法陪伴在母亲朱旦华和女儿李莉身边,那些错失的时光,成为他内心无法弥补的遗憾。
朱旦华,曾是叱咤江西省妇联的女强人,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毕生的心血。
晚年的她,却因儿子的遭遇而饱受心灵的折磨,外界的议论、内心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那段艰难的时光。
毛远新的女儿李莉,更是在父亲入狱后才来到这个世界。
她的成长之路,注定与常人不同,本应在父亲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父亲的缺席却让她的人生充满挑战。
更为残酷的是,一场高烧无情地夺走李莉的听力。
对于李莉来说,那份缺失的父爱,成为她心中永恒的痛楚。
1993年,毛远新重获自由,跨出那扇铁门的瞬间,内心并未被欢喜所填满。
对母亲朱旦华和女儿的深切愧疚,毛远新涌上心头,自己对她们的亏欠,需要用余生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弥补。
出狱后的毛远新,首要之事便是陪同母亲朱旦华回到那充满回忆的江西老家,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草木,都承载着朱旦华深深的思念。
为了让母亲的晚年生活更加安逸与舒心,毛远新化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她的生活起居。
毛远新自学按摩技艺,每日为母亲轻柔地按摩身体,缓解她的疲惫,他陪伴在母亲身旁,倾听她的诉说,为她排解孤独,让她在晚年时光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儿子的关怀。
在毛远新的精心照料下,朱旦华的晚年生活充满温馨。
直到朱旦华生命的最后一刻,毛远新都紧紧守护在她身旁。
朱旦华在儿子的陪伴中安详离世,她知道,儿子已经用他全部的努力,弥补过去所有的亏欠。
在毛远新的心中,对女儿李莉的愧疚如同潮水般汹涌,他深刻意识到,自己错过女儿生命中的黄金岁月。
尤其是知晓女儿因延误治疗而失去听力,毛远新痛彻心扉,从此立下誓言,要用自己余生的每一刻去弥补这份深重的遗憾。
在女儿失聪的逆境中,毛远新以坚定的态度选择直面挑战,努力学习手语,打破与女儿之间的沟通壁垒。
为了女儿的未来,毛远新精心挑选适合李莉的学习材料,更是不惜重金聘请名师,引领她走进艺术的殿堂。
在李莉的身上,艺术的天赋迅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毛远新的目光并未局限于艺术领域,深知多元发展的重要性,为女儿铺设另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学习电脑技术和英语。
在毛远新的悉心指导下,李莉掌握这些技能,更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无限可能。
最终,李莉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才华,成功迈入上海美术学院聋哑人成人教育大专班的大门,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后,她更是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小窝。
每当看到女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毛远新的心中便充满无尽的欣慰。
他知道,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为女儿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未来。
岁月流转,毛远新慢慢地在人生的道路上重新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体会到与家人共度时光的珍贵。
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家人永远是毛远新最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