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审阅十大元帅名单,看到贺老总的时候笑道:他可是个好配角

2024-11-02 00:10:01

“他可是个好配角”。

1955年的授勋仪式前夕,毛主席接过拟授元帅名单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时光回到风雨飘摇的1927年,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如同一声惊雷,在中华大地上炸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从此,贺龙这两个字便与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随后的长征路上,贺龙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堵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以少打多,以弱胜强,把劣势转为优势,带领部队一次次地突破重围,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真正让贺龙成为“配角”的,却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和表现。

1937年秋,贺龙接到了率部东渡黄河、驻扎晋绥一带的命令。
这一决定,虽然让贺龙少有机会与日军正面交锋,却让他成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稳定后方的关键人物。

在晋绥边区,贺龙不仅要指挥部队进行游击战、骚扰日寇,还要负责经济生产、后勤保障等工作。
他亲自下田劳作,与士兵们同吃同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军民鱼水情”。

在贺龙的带领下,晋绥边区逐渐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块坚固堡垒,为陕甘宁边区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贺龙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与彭德怀等将领密切配合,在西北战场上屡建奇功。

与那些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将领不同,贺龙更多地是站在了幕后,默默地承担着后勤保障的重任。

贺龙不计较名利,把自己的嫡系部队交给彭德怀,深知只有确保前线的物资供应充足、兵力调配得当,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贺龙总是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战场之间,为前线的将士们送去急需的物资和兵员。

1955年,贺龙被授予元帅军衔,这是对他一生革命事业的最高肯定。

对于贺龙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此后的人生中,他继续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军工生产和航空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贺龙明白,国家的强盛离不开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他总是亲力亲为、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些事业的发展。

1969年6月9日,贺龙因糖尿病去世,享年73岁。

贺龙是一个有大局观的统帅,冲锋陷阵也好,坚守后方也罢,都是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两边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才有了后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