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开国上将,抗美援朝战争中犯了个错误,导致回国后职务不高

2024-11-10 16:10:02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可谓猛将如云,有擅长进攻的,也有擅长防守的。
十大野战军中,三野名将宋时轮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他以往的作战经历来看,宋时轮所指挥的防守战要比进攻战好一些。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这是国军内部流传的一句话,指的就是宋时轮指挥的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
1948年,宋时轮指挥第十纵队抵御国军邱清泉兵团的进攻,面对敌人的美械装备,坦克,飞机大炮等重要武器,双方激战七天七夜,邱清泉所部没有前进一步,反而自身损失好几千人。

淮海战役期间,宋时轮指挥三个纵队,阻击邱清泉,李弥两大兵团救援黄百韬,在地势不利于防守的情况下,敌军在坦克,装甲车飞机等武器的猛攻下,宋时轮指挥三个纵队很好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为消灭黄百韬兵团立下大功。

从这两场战役中,可以看出宋时轮在防守上面的确很有一套。
在平日,宋时轮从严治军,重视部队训练、总结实战经验。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三野名将,宋时轮战场经验多,资历又老,主席非常喜欢他。
可就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犯了个错误,导致他后来回国后职务并不高,离开了一线军队的指挥。

惨痛的教训‍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总体来说应该算是一场大胜,可是在胜利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
在长津湖战役中,许多官兵因为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中埋伏了几天,身上穿着单薄的衣裳,造成部队严重减员。
指挥长津湖战役的将领正是宋时轮,那些非战斗减员的士兵,他是要负责的。

1950年11月,志愿军第九兵团奉命奔赴朝鲜,共十余万人。
第九兵团司令员是宋时轮,该兵团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部队,曾计划参加攻打台湾的战役,因朝鲜战场吃紧,不得不先投入使用。

第九兵团没有参加第三次战役,其主要原因是第二次战役严重减员,部队没有恢复战斗力。
虽然第二次战役整体打得还不错,扭转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使得中朝联军不像刚开始那么被动了,可美中不足的是,第三兵团非战斗减员损失太大,遭受了重大挫折。

第二次战役可以分为东西两大战场,西线战场整体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标。
东线战场虽然歼敌也不少,但是在追击敌人的时候,因前线士兵减员太多,战前对敌人战力估计不足,导致追击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错失了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机会。

因为宋时轮的轻敌,错失了歼灭美军第一师全部的机会。
起初,宋时轮决定用两个军的兵力,分割包围敌人。
按理来说,两个军人数不少了,大概十倍余敌,宋时轮觉得吃掉这股敌人是稳妥的,因此他将预备队26军的位置摆得很靠后,战斗打响后,美军陆战一师火力猛,战斗力强,志愿军一时难以消灭掉他们。
26军因为位置太靠后,在增援的路上遭到了敌人飞机大炮的猛烈轰炸,预备队没有起到什么效果,成了敌人轰炸的靶子。

当然,预备队26军布置的位置失误,轻敌还算是小失误,毕竟此前没有人能了解美军的战斗力,常人觉得两个军消灭一个师很正常。
可战前准备不足导致大量士兵在非战斗的情况下冻死,冻伤,作为兵团的最高指挥官,宋时轮难辞其咎。

第九兵团在国内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和军委的命令,要求他们提前奔赴朝鲜参战,时间虽然很仓促,但做一切基础准备的时间还是有的。
从地理位置来看,朝鲜战场气候寒冷,冬天气温远远低于国内南方地区,地面又时常被冰雪覆盖,按理来说应该先准备大量冬装,棉衣等冬季物品,保障第九兵团士兵的生存问题。

宋时轮作战经验丰富,且头脑灵活,又是兵团司令员,在部队后勤工作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执意下令部队奔赴朝鲜参战,显然是操之过急了些。
如果在出发前,花个一两天时间将后勤保障一下,找几件衣服,就地取材,老百姓支援一些,按理来说应该不是很困难,可他忽略了后勤保障这一重要的一环。

第九兵团来到中朝边境的时候,从前线撤下来的士兵看到九兵团的战士穿着夏季的军装,看得两眼都直了,他们纷纷脱掉自己身上的棉衣给九兵团的战士,并且嘱咐他们前线很冷,记得要穿上。

可庞大的十多万大军,人数实在是太多,只有一小部分人拿到了一点御寒物资,大部分人还是单薄的衣服进入了战场前线。
长津湖战役无疑是非常惨烈的,出现了像“冰雕连”那样的悲剧,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因为后勤补给不到位,许多战士没有倒在冲锋的路上,只因后勤不足,上级指挥失误,下级的基层官兵们为此付出了代价。

第九兵团是三野的精锐部队,在武器装备方面优于其他部队,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未能大显身手,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许多人因此怀疑三野的战斗力不如四野,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第九兵团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与实际环境,战前准备,指挥员等多个因素有关。

第九兵团在第二次战役中没发挥好,毛主席还是对该兵团进行了表扬:“第9兵团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的确,每个第九兵团的战士都不容易,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旧能勇敢作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实在是了不起。

结语‍

1955年,尽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有瑕疵,但是凭借此前的战功和资历,宋时轮还是获得了上将军衔。
授予宋时轮上将没什么问题,毕竟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兵团司令级别的高级将领了,按照授衔的相关规定,宋时轮授上将合理。

可在职务上,宋时轮就不如那些被授予上将的高级将领了,许多上将的职务并不低,掌握了一支部队的指挥权的比比皆是,宋时轮仅是步兵学校的校长,远离一线作战部队不说,在职务上也比不少上将低个一级半级的,综合一下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表现,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了。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后,宋时轮与粟司令一起在军事科学院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两人之间的关系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