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兵团政委,搭档是陈赓,官至副总理,死后为何被开除党籍?
新中国成立后,有些干部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了革命时期的那种崇高的理想,想着争权夺势,陷害他人,干了不少坏事。
有一人,他是兵团政委,陈赓的搭档,建国后获得上将军衔,后来还官至副总理。
此人就是谢富治,在解放战争时期“陈谢兵团”中的陈指的是陈赓,谢指的是谢富治。
谢富治是一个军政全才,不仅会带兵打仗,而且政治能力极强,因此建国后不仅被授予上将,官职最高也做到了副总理。
1972年,谢富治因病逝世,周总理亲自来参加他的追悼会,评价他是共产党的“忠诚战士”,葬礼规格极高,骨灰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0年,谢富治死后八年,中央不仅撤销了他的悼词,而且开除了他党籍,骨灰也被移出八宝山。
这背后谢富治做了什么事情?会遭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
陈谢兵团,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把尖刀,虽归属第二野战军建制,但经常被中央单独调动使用,执行一些难度大,战略价值高的任务。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陈谢兵团不仅有名气,更有实力,多次打击国军精锐部队,是国军可怕的梦魇。
有人猜测谢富治既然是政委,肯定是一个文化人,家庭条件应该不会差。
实际上并非如此,参加红军闹革命的大多数都是穷苦出身,红军就是为广大老百姓考虑的一支正义的军队。
谢富治1909年出生于黄安县,说起这个黄安县,那可是一块宝地,小小的地盘哺育了一百多名开国将军,是革命的摇篮。
谢富治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生活当过手工工人,青年时期做过木匠,家里仅一点薄田,世代务农为生。
谢富治的童年还算快乐,放过牛,喂过猪,父母很开明,有了点闲钱会拿出来供自己的孩子读书,谢富治得以在私塾读过几年书。
大革命时期,谢富治在老家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运动。
农民运动遭到镇压后,谢富治选择暂避风头,几年后加入了红军。
在红军中,谢富治从基层干部做起,参加了反“围剿”战斗,在红四方面军中参加了川陕苏区的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表现出色,立下战功。
1935年,谢富治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顺利到达陕北后进入了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深造。
能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深造的干部,基本上都是上级重点培养的对象。
从一个木匠到红军的一名中层干部,谢富治这一路走来实在是不容易,经历了生死考验,立下了战功,是一名出色的红军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谢富治担任八路军385旅的政委,在任期间发动群众武装抗日,壮大抗日队伍,推广了麻雀战,武工队,地雷战等多种战术,这些战术让日伪军非常头疼,找不到有效地解决措施。
解放战争时期,谢富治与陈赓组成了“黄金搭档”,陈谢大军犹如一把尖刀,执行最艰难的任务。
陈赓为人幽默,擅长军事指挥,谢富治为人稳重,态度谦和,非常适合做政工方面的工作,两人组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在歼灭黄维兵团的时候,陈谢大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友军的配合下,消灭了蒋军的精锐部队,奠定了江北胜局,在长江以北歼灭蒋军主力的计划。
此后,谢富治调任到三兵团担任政委,参与指挥了解放大西南战役,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解放了南方大片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谢富治受到上级的重用,先后在各大军区担任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获得3枚一级勋章,官职也是越升越高,从中央委员到公安部部长,后又升到了副总理,成了周总理的搭档。
开国上将中,谢富治在建国后的发展非常不错,算是佼佼者了。
1972年,谢富治因病逝世,追悼会在北京举行,葬礼十分隆重,天安门,新华门等均降半旗致哀。
谢富治的悼词非常华丽,称他是“忠诚战士,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光明正大,勤勤恳恳”等,好词用得特别多。
时间过了八年,也就是1980年,中央宣布将谢富治的骨灰从八宝山移出去,同时开除了他的党籍,撤销了他的华丽悼词,如此巨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经过中央调查,谢富治在特殊时期手握重权,利用自己的职权诬陷,陷害,虐待,制造了许多冤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冤案都是谢富治直接或间接发起的,使得众多优秀的文学人士如邓拓,吴晗等十余人含冤而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
经过中央决定,认为谢富治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带来了恶劣影响,对他一系列的惩罚是合情合理的,这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
结语
革命时期的谢富治和建国后的谢富治是截然不同的人,前后反差巨大,从木匠到开国功臣,他的确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国家也没有亏待他,给予了他无限的荣耀和地位。
建国后,谢富治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在特殊时期做了许多损害国家的事情,也必须要接受惩罚。
功是功,过是过,如果不惩罚谢富治,那些被害人的家属是不答应的,那些被冤死的冤魂无法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