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土面积不大,二战为什么有这么多兵源,主要有3点因素
二战时期,日本同时入侵了多个国家,陆军主要在对抗中国,海军和空军在对抗美国。
日本投降时,还有700万军队,整个二战时期,日本动用了上千万军队,日本为何有这么多士兵?
日本经济实力雄厚
自从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从中国抢走了21000吨黄金(美国这么富有到目前才储蓄了7000吨黄金),粮食矿产无数,古玩宝藏无数,再加上甲午战败后的赔款,和其它赔款,日本的经济规模极大 ,它就是什么也不干也够吃100年的。
日本是非欧家中第一个有现代金融意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主动迎接工业化的国家,在和大清开战前就到欧洲几个金融市场借贷发展工业化,用国家信用做担保,用海关,农税做抵押,以大英帝国来背书才发展这样快,思路决定出路。
江户末期武士阶层和商人阶层是100%识字,农民阶层较低,但也有80%左右。
中国识字率建国前不到20%,这还是在解放区大力推行扫盲运动的结果。
中国大约在80年代末,才让识字率上升到90%。
统计也许有偏差,但是日本受教育程度高于中国这是显而易见的。
日本能快速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也是托这种教育普及度的福,而同时期中国工业化的转换度基本就是惨不忍睹。
直到建国前还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体系(甚至还不如清末),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
日本军队制度完善
日本二战时期动用过学生民众,有计划地创造大批军队,准备吞噬整个亚洲,所以人数有千余万。
一部分在国外打仗,一部分国内备战和后勤,前方倒下,后方补充。
日军投降时还有几百万军队在海外,这个数吓人一跳,日皇不叫投降,各国不知还要死多少人,包括美国,美国利用原子弹迫日本投降就是想减少伤亡。
日本从明治时代起即注意兵役制度的建立。
除现役外,有完整的预备役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人员补充。
中国当时贫穷落后,大小军阀林立,不具现代国家形式。
兵役制度落后,在大后方甚至出现抓壮丁的怪象。
日本战前就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兵役登记,记得看日本的老电影里就有这样的情节,邮差将一封信投到信箱里,这家人拆看了信就开始收拾物品去军队报到。
二战日本本土一直没有受到威胁,给日本征兵提供了条件。
中国本土大面积被殖民侵略是不可能有系统的征兵及训练体系,但是战争最后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取得艰难胜利。
台湾朝鲜及中国东北库页岛等等很多地方曾经被日本占领过,伊藤博文不主张全面侵华,主张皇化教育对这些地方实行永久性统治,事实证明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来看,或许伊藤博文的策略比全面侵华来说,对日本利益更为可靠一些。
汪精卫率领伪军投降日本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无数次遭遇外敌入侵,并且有过被外族占领统治的事实,但是无一例外这些民族都被不断的融合,被中华民族以其文化同化,最后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多民族融合。
汪精卫等人认为,既然历史上有过这么多的先例,也可以把日寇视为外来民族,用中华文化去同化他们,保存实力,曲线救国。
918事变, 如果当时张学良不逃跑,东北的兵工厂,飞机,坦克,大炮,大量的钢铁,煤炭等资源也不会落到日本手里。
汪精卫不带200万伪军投降,当时国内不打混战,我们还有美国的援助,以当时日本的国力,想取得抗日战争前期的成绩,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